-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茶叶的利用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茶叶是一种历史悠久、风靡全球的保健饮料,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商品。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发现合成抗氧剂BHT(二丁基羟基甲苯)有一定毒性,美国、日本禁止使用BHT。世界各国对油脂天然抗氧剂作了大量的研究确认, 茶叶富含抗氧化物质,资源丰富,提取工艺简单,具有开发天然抗氧剂的前景。日本和我国已商品化生产。我国1988年将茶多酚列入GB2760-86食品添加剂增补品种,1990年颁布了国家标准(GB12493-90)。 茶多酚(POT)对动物油和植物油均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它对猪油的抗氧化作用为BHA(丁基羟基茴香醚)的2.4倍,为VE的9.2倍;它对菜油为BHA的2.6倍,为VE的3.2倍;POT、BHA、BHT对油梨油抗氧化能力的顺序为POT>BHT >BHA,其毒性大小顺序为BHT>BHA>POT。 它还有降血脂、降血压、抗菌解毒、消除自由基(抗衰老)、抑制癌细胞、抗辐射等作用。因此,茶多酚主要用于动植物油、肉制品、油炸食品、糕点等方面,防止变质。 5.1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茶叶含有300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化合物、咖啡因和茶多糖类化合物。 5.1.1茶多酚类化合物 茶叶中有30余种多酚类化合物,统称为茶多酚。其量常小于40%(干茶),随茶系和产地而异。福建茶系鲜叶中茶多酚为35.73%、宜兴小叶茶系鲜叶为33.41%、 云南大叶茶系鲜叶为36.70%、云南大叶茶中广南茶为24.01% 、勐蜡茶为33.92%、普洱茶为38.37%,安徽黄山绿茶、绿茶末、红茶、红茶末的茶多酚分别为14.74%、8.28%、2.72%、1.29%。茶多酚主要有以下五类化合物: (1)儿茶素类 儿茶素类属黄烷醇类化合物,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其中有4种主要儿茶素:(—)-表儿茶素(L-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CG)、(—)-表倍儿茶素(L-EGC)、(—)-表倍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GCG)。 其中L-EGCG、L-ECG 、L-EGC、L-EC分别占儿茶素总量的 50%~60%、15%~20%、10%~15%、5%~10%,其结构式见图 (a)。 几种儿茶素的抗氧化能力顺序是: 以等摩尔浓度表示: L-EGCG>L-EGC>L-ECG>L-EC; 以等重量浓度表示: L-EGC>L-EGCG>L-EC>L-ECG。 由此可见,L-EGCG、L-EGC的抗氧化能力最强。 儿茶素混合物与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抗坏血酸和维生素E等都有较好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儿茶素混合物或茶多酚的抗氧化效果。当柠檬酸用量0.02%~0.04%,茶多酚的抗氧化效果提高1.6~3倍。儿茶素混合物与柠檬酸、甘油脂肪酸分别制成水溶性和脂溶性抗氧剂,应用于各类食品生产。 例如在猪油、大豆油、菜油、花生油、糕点、猪肉腌制品中添加0.02%~0.08%的茶叶抗氧剂,就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活性,过氧化值和酸价的抑制率可达90%以上,明显地延长上述食品的保存期达9个月以上。 (2)黄酮、黄酮醇类 黄酮及黄酮醇类化合物约占茶多酚总量的10%~12%,其中有槲皮素及其甙、山萘素及其甙、杨梅素、牧荆苏和皂草素等,甙类中的糖有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和芸香糖等。 (3)花色素类 花色素类化合物约占茶多酚总量的10%,其中主要有芙蓉白素、飞燕草花白素、翘摇紫甙原、芙蓉花色甙元、飞燕草花色甙元等。 (4)其他类 其他类包括酚酸、缩酚酸和原花色素类,共有17个化合物。茶多酚类化合物参与体内新陈代谢,提供活泼的氢,与致癌能力的活性氧自由基结合成惰性化合物或较稳定的自由基,抑制活性氧自由基与DHA(脱氢表雄甾酮)共价结合,从而达到抗癌、抗突变效果。 5.1.2咖啡因(咖啡碱) 咖啡因的化学名称是1,3,7-三甲基-2,6-二氧嘌呤,属黄嘌呤生物碱,分子式C8H10N4O2·H2O,分子量212.21。其结构式如下: 咖啡因含有一个分子结晶水,外观呈白色或极浅的黄绿色、有丝光的柔韧性针状结晶粉末,无嗅、味苦,加热至100℃时,失去结晶水而升华,至120℃时显著升华,180℃时可收集到非针状结晶体的无水咖啡因,其熔点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