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长分化因子-15 在肺栓塞中的研究进展 -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 208 • Chinese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Feb. 2017, Vol. 16, No.2
·综 述·
生长分化因子-15 在肺栓塞中的研究进展
1 2 1
刘露 ,胡天佑,张一梅
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
2. 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
[8 -9 ]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 )是常见的致 平显著升高 ;如正常心肌细胞中 GDF-15 不表
死性疾病。其中肺动脉血栓栓塞(PTE )是最多见 达,但在心肌细胞缺氧和(或)压力负荷过重等应
[10]
的肺栓塞,而 PTE 的栓子来源主要为下肢深静脉血 激状态下 GDF-15 则表达增高 ;肺动脉高压也可
[11]
栓,该病起病隐匿,症状不特异,较难及时、早期作 诱导肺组织及肺血管内皮细胞 GDF-15 的表达 。
[12] [13]
出诊断。研究表明,PE 隐匿性高,导致的猝死率 体外试验证明血管紧张素 Ⅱ 、氧化应激 等能诱
高,60% 以上无任何先兆,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 导心肌细胞表达 GDF-15 。在一项针对于无明确心
[1] 血管病病史的老年妇女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处于
诊断和治疗 。故深入研究发现能早期、准确提示
PE 的生物标志物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生 最高 GDF-15 基线水平的受试者发生急性心肌梗
长分化因子-15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 , 死、栓塞性事件、心源性猝死的概率高于低水平者
[14]
GDF-15 )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重要成员之 3 倍 。
一,目前发现的 G D F s 家族成员有 1 6 个, 2 GDF-15 与肺血栓栓塞症
它们分别被命名为 GDF-1 ~GDF-16[2] 。近年的许多
研究发现 GDF-15 对心脑血管疾病及 PE 的不良预 PE 是血栓性和(或)非血栓性栓子脱落堵塞肺
[3 -5] 动脉及(或)其分支所引起的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综
后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本文对 GDF-15 与 PE
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i∥∥∥∥一一 - questel.pdf
- 河南师范大学绿色药材生物技术 - 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doc
- 水稻稻瘟病防治研究进展和21世纪初研究设想 - 植物保护.pdf
- pn 结tio2 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基地物理 - 兰州大学.pdf
- 数字图像处理重点内容提要 第一章概述 1什么是图像 粗略地讲 .doc
- 奈米金的冷电浆处理及表面固定感温性高分子.doc
- 直接法制备三甲氧基硅烷的正交实验研究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pdf
- 甜菜碱与藻胆蛋白超分子复合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 science china .pdf
- 一、单一选择题(45题每题2分共90分) - 及人中学.doc
-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关于江苏嗨购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在 .pdf
- 2015-2016年度山东省省级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目录 - 中国山东政府采购网.pdf
-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电磁继电器关键调整参数及优化方法 - 电工技术学报.pdf
- 生鲜蛋品洗选作业指引(草案).pdf
- ef手型钙结合蛋白s100a6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pdf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诊断的临床意义 - 传染病信息.pdf
- 苯并(a)芘对雄性罗非鱼肝脏vtg mrna 表达的影响 - 生态环境学报.pdf
- 乳清浓缩蛋白可食用膜的应用研究 - 食品科学.pdf
- 中国热处理行业概况.pdf
- 38 - 福清二中.doc
- 二、 结合卫星图像和机器学习之贫困区域预测方法(一) 摘要(二) 研究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