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课程评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课程评监

第十一章 課程評鑑 第一節課程評鑑的起源與發展 年代 學者 起源內容 1930 Tyler 提供一個評鑑課程目標達成的模式 1960 教育心理學被視為一門研究領域 1960~1970 課程評鑑被視為一門學術研究領域,出現於1967年史瑰文<M.Scriven>的<教育評鑑的面貌>。 1960~1970 課程評鑑文獻不斷增加,出現質和量的評鑑研究 1980 美國課程評鑑的趨向,探究價值觀、發展趨向、經濟因素、政治之間觀係。 評鑑概念的發展 泰勒和寇力(Taylor&Cowley,1972)將評鑑概念的發展分為三期: (一)評鑑等於標準化測驗(1930年以前)。 (二)以試用發展中的方案為主要的評鑑活動,關心高層次的認知目標和情意目標(1935年-1957年)。 (三)在「史布尼克」號發射之後(1957年)著重「評鑑模式」的發展,使其能夠適用於各種計畫和方案的評鑑(評鑑的領域由測量結果,延伸至科目的改進)。 第二節課程評鑑的意義與形成 史塔夫賓:「評鑑的目標在於改善(improve)而不是在證明(prove)。」 The purpose of evaluation is not to prove but to improve 一、課程評鑑的意義 學者 課程評鑑的意義 王文科 (一)評鑑是一種連續不斷的、有系統的過程。 (二)評鑑的過程包含三項重要步驟:敘述性待答問題以及確定有待獲得的資訊、取得相關資訊、提出結果的資訊,以供決策者修正。 (三)評鑑支持決策的過程,可就諸項供取捨方案進行選擇,並追蹤決策影響。 (四)所謂「改良」係對評鑑結果的後續工作,以判斷哪種方案最有價值。 (黃政傑,民76; Worthen Sanders, 1987) 評鑑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它是人類行為中的一種基本表現,是出現在人類所有所作所為當中的一項活動。 課程評鑑係就各個層次的課程(如古拉德的意識形態課程、正式課程、知覺課程、運作課程、經驗課程等層次)判斷其優劣價值,指出缺陷或困難所在,俾使作成行動的決定。 (Marsh Willis, 1995) 評鑑是運用系統化的的步驟及技術,界定規準,獲得精確的資料,進而決定各項方案的價值與意義 (黃光雄,民78;Marsh Willis, 1995) 評鑑所指的是,有系統的探究某一事物、活動、過程、或對象,以判斷其優點(merit)或價值(worth)的行為。優點係指把某件事情做得有多好、或做好該方案所想要做的事情;至於價值則是指做某件事情的重要性 Devis,1980 課程評鑑係就描述、獲致和提供有用資訊,以供作決定和判斷的過程。 Glatthorn,1987 課程評鑑係就評估學習方案、學習領域或學習優點或價值過程。 評鑑人員蒐集有關課程的資料,用以判斷課程的價值。 優點(merit)或價值(worth)的判斷。 質量兼重的工作。 追溯過去的績效、展望未來。 多種角色。 涉及課程的定義、層次、過程或產品。 塔爾梅齊(Talmage)指出:界定評鑑意義時最常採用的三個目標:1.判斷方案的優點2.協助決策者負責做成決策3.承負政治功能。 二、課程評鑑的形式 一、形成性評鑑(for-mative evaluation)與總結性評鑑(summative evaluation) 形成性評鑑 總結性評鑑 目的在蒐集課程草案或課程原型優缺點的資料,以做為立即改進或修訂之參考,協助課程方案或產品的發展。 課程設計完成或實施完成之後 課程設計過程的每一階段中,發現有無疏漏之處,趕快及時調整。 蒐集課程整體妥適性或實施效果的資料,以做為推廣採用、後續修訂的依據,也可用來判別課程發展的績效 莫羅哥(Morocco)方案發展三個階段:計畫與設計階段、實施階段、傳播階段。 「形成性的課程評鑑」與「總結性的課程評鑑」兩者並不相斥,各有其作用功能,進行課程評鑑時應該儘量兼容並蓄。 形成性評鑑 總結性評鑑 目的 形成中做決定,目的在改良方案 最後做決定,目的在證明方案的效用 有關人士 有關行政人員、教師 消費者或支持經費者 評鑑者 內部評鑑人員 外界評鑑人員 資料蒐集 非正式使用多種方法 有效的、可信的工具 樣本 合目標或機率抽樣 機率抽樣 發問的 問題 正在做什麼? 需要修正什麼? 如何獲得改良? 結果是什麼? 在什麼情境? 需要多少成本和訓練? 二、依據目標的評鑑及不受目標約束的評鑑 目標的評鑑 不受目標約束 依據目標的評鑑,事先會具體提出課程目標 整個課程相關事務為範圍來進行評鑑 依據課程目標提出評鑑表格,進行評鑑時便依據這些預先列出的目標或表格,系統的檢視課程 在評鑑課程的過程中,只要想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