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离骚》看楚辞中的语气词现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离骚》看楚辞中的语气词现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中节选了屈原的《离骚》,《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在楚辞中,我们不难发现“兮“些””只”等语气词的使用,其中“兮”字占绝大多数,故本文欲从语气词方面来看楚辞中的作品并简要分析此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   一、关于楚辞   “楚辞”最基本的含义,是指战国时代我国南方楚地出现的一种新的诗体。“楚辞”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由楚辞形成的楚辞体的特点是结构宏伟、想象丰富、句式灵活,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字句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并多用“兮”字以助语势。正如宋代黄伯思在《东观余论》卷下《校定楚辞序》中:“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楚辞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学体式,是在出现了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和他在自己独特的楚国地方文化基础上,吸取了北方中原文化之后才真正产生的。   二、楚辞中的语气词现象――以“兮”字为本质特征   明人吴讷在《文章辨体序说》中云:“风雅既变,而楚狂《凤兮》、《沧浪》孺子之歌,莫不发乎情,止乎礼义,犹有诗人之六义;但稍变诗之本体,以‘兮’字为读,遂为声之萌蘖也。原最后出,本《诗》之义以为《骚》,但世号《楚辞》,不正名曰赋。”从先前学者对楚辞的概括中,可以看出楚辞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特点,“兮”字句成为了楚辞体的本质特征。   《说文》曰:“兮,语所稽也。”段玉裁注;“兮,稽叠韵。”稽部曰:“留止也,语于此少驻也。”“兮”字作为在楚辞体作品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虚词,其表音无义的泛声性质早已为前人所识。作为语气词,其可表示停顿“少驻”、语助余声、断句之助的作用,它的使用总是与一定的情感抒发相联系。王延海《楚辞释论》分析了“兮”字的作用是“具有调整诗歌节奏的作用;具有调整节奏兼表情的作用;具有‘乎’‘之’‘与’‘其’‘夫’等介词、连词的具体作用。郭建勋《汉魏六朝骚体研究》设有《骚体的界定及其与赋的复杂关系》专章,提出“兮”字句式骚体的本质特征:“兮”字具有强烈的咏叹表情色彩、构成诗歌节奏的能力,并兼具多种虚词的文法功能、衍化派生其他句式的造句功能;同时“兮”字句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反映了荆楚民族的自由浪漫精神和屈原的悲怨愤激情绪。   在楚辞体中,这种带“兮”字的句子主要又有三种句型:第一种为类似于“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橘颂》)“露申辛夷,死林薄兮”(《涉江》)型,第二种为“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山鬼》)“帝子降兮北渚,目目眇眇兮愁予”(《湘夫人》)型,第三种如“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离骚》)“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怀沙》)型。这三种句型在楚辞的发展中也是经历着它的变化的,第一种句型尚处于楚辞体不够成熟的过渡阶段,“兮“字的功能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语体风格因四言的影响而趋于规整,屈原作品中只有《橘颂》纯用此式,此外,则用于《抽思》《涉江》《怀沙》等篇的“乱辞”之中,第二种句型主要集中于屈原的作品《九歌》中,其基本特点是“兮”字为于一句之中,前后两部分的字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规则与变化的有机配合,使得这种句型错落有致,在楚辞体的几种类型中,此类句型保存的楚民歌原型最为完整,第三种句型主要见于《离骚》《九章》各篇中,是屈原在楚民歌尤其是《九歌》句式的基础上的创造,是所有句型中最为成熟完备的,它的基本结构是“兮”字在两句之间,也即两句中的上句之末。   三、不同语气词产生的原因分析   任何文体形式,不仅是一种语言存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存在,有着深刻的民族文化印记。渊源于南方荆楚文化的楚骚文学,其基本句式是“兮”字句,也是楚人群体性格和审美情趣的反映与结果。楚国地险流急、江山光怪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楚人情感外露的群体性格,相对独立的历史背景铸冶了楚人不重礼法、崇尚自由的人文传统,而巫风盛行这样的民俗又赋予了楚人亲近自然神灵的宗教迷狂。总之,这是一种与中原文化之典雅庄重、温柔敦厚完全不同的文化类型,而表现出飞扬流动、自由任性的浪漫风格。   ?C上所述,“兮”字作为语气词,在楚辞中的大量使用使得楚辞体具有了独特的文学体式,形成了楚辞体独有的艺术特色,在后世文人骚客的笔下,以“兮” 构成的诗句成为文学创作海洋中的闪烁光辉的明珠。   参考文献:   [1]林庚《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版。   [2]方培元 《楚俗研究》 湖北美术出版社 1993年版。   [3]郭建勋《汉魏六朝骚体研究》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年3月版。   谭兆丹,江西永新县禾川中学教师。 3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