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学音乐教材看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与音乐美学.docVIP

从中学音乐教材看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与音乐美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中学音乐教材看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与音乐美学   摘 要: 中国流行音乐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受着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了解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过程,并由此深入当代音乐生活中审美取尚、审美意识的转变、更替及社会潜意识。本文借助中学音乐教材里的流行歌曲,从音乐美学的角度结合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进行粗浅地解读。   关键词: 中学音乐教材 音乐美学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 社会潜意识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苏教版中学音乐教材已经进行过几轮认真而细致的改变。从音乐选材上,音乐教师欣喜地发现,教材的面变宽变广,变得更加接近地气。尤其是具有正能量的流行音乐作品出现在教材里,让我和学生感到由衷的欣喜和高兴,像充满着校园民谣风格、80年代偶像组合小虎队演唱的《蝴蝶飞啊》;像RB代表、台湾号称“音乐界李小龙”的周杰伦的作品《听妈妈的话》;再如著名歌星刘欢的代表作《弯弯的月亮》、《我和你》;韩红的《天路》;王菲的《但愿人长久》等。   中国流行音乐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迄今已有近90年左右的历史。流行音乐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娱乐形式。围绕它进行种种争论既是自古就有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雅俗之争的延续,又是当代生活方式变革中不同价值体系冲突的表现。每个阶段的流行音乐之所以“被流行”“被传唱”,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大众的审美趣尚有着辅车相将的关联。   一、中国早期流行音乐发展   谈到流行音乐,不得不提中国流行音乐奠基人黎锦辉。他的早期流行音乐作品《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标志着中国流行音乐歌曲的诞生。黎锦辉由儿童歌曲创作转入流行音乐创作并取得成功有其相应的社会背景。当时的上海已经具备资本主义商业化都市的特征,西方特别是美国流行音乐已经通过舞厅、电影、广播等媒介流入中国。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审美意识中已经出现了对流行音乐的需求,于是黎锦辉的流行音乐应运而生。   黎锦辉的流行音乐创作奠定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基本风格,即民间旋律与西洋舞曲节奏相结合,音乐配器模仿美国爵士乐的风格。《毛毛雨》、《桃花红》、《特别快车》等这类作品格调不高,有的相当庸俗,但迎合了小市民的低级趣味,在当时受到了社会的广泛争议,聂耳曾撰文斥责这些作品。可以说中国流行音乐起初并没有走一条健康之路,除了内容平庸以外,音乐上比较粗制滥造、演唱上卖弄风情都为后来的发展带来了些许不好的影响。但值得肯定的是,他在处理流行音乐中外来形式与民族传统关系上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后人传承借鉴的。   在黎锦辉之后,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时期、“文革”时期等各个阶段的发展,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内地流行音乐接受了港台音乐的冲击与融合。随着经济和改革开放,盒式的录音机和录音磁带传入中国内地,以邓丽君的流行音乐传播最为广泛。另外,由于电视机的普及,电视剧、电影插曲悄无声息地在人民大众之间传唱,以《搭错车》中的歌曲《酒干倘卖无》最为典型。这些外来新型的流行歌曲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具有一定的传唱度,与中国内地当时流行的音乐背景有关。在此之前中国的流行歌曲大部分体裁处在一定的政治框架中,对于新生外来的港台歌曲的曲式、歌词内容、歌曲体裁人民大众觉得非常新鲜,从而传播广泛,音乐的传播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人民群众的音乐审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八九十年代的新潮涌   流行音乐经过几十年风雨徘徊,进入八九十年代后飞速发展。杨钰莹、崔健、林依轮、孙悦等偶像、实力歌手活跃在流行音乐这个舞台中。尽管这些歌手某些包装的方式大多未能摆脱港台的模式,所演唱的歌曲还未开掘深入,精细程度上还未达到港台歌曲鼎盛时期的同类作品水准,但已经在国内青少年歌迷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打破了多年来由港台歌星独占青少年音带消费市场的局面。   此时的流行音乐的表现主题虽仍然以情歌为主,但也出现了许多反映时代、反映社会、反映人生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更大拓展的作品。艾敬的《我的1997》、李春波的《一封家书》和何勇的《钟鼓楼》等城市民谣贴切地表现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张楚的《姐姐》、腾格尔的《父亲》把关注的视角投向了社会的底层。《同桌的你》、《露天电影》等冠以“校园民谣”的作品中所蕴含的怀旧情绪直接反映出作者对于发展中社会的思考。   继八十年代迪斯科和摇滚音乐之后,爵士、雷鬼、饶舌音乐和拉丁节奏等国际流行长街的风格体裁在九十年代初见萌芽。当然九十年代的中国,摇滚乐当属在音乐体裁上发展最为长进的。以崔健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为代表的民谣摇滚带动了一批热血青年,当时的音乐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为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做了强有力的铺垫。   三、当今流行音乐发展   流行音乐发展至二十一世纪,无论从它的商业性还是从歌曲本身的体裁风格来讲,都已演变得十分饱满。音乐进入新世纪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