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印度教宇宙论中的生态伦理观与生活态度
印度教宇宙印度教宇宙論中的論中的生態生態倫理觀倫理觀與生活態度與生活態度
印度教宇宙印度教宇宙論中的論中的生態生態倫理觀倫理觀與與生活態度生活態度
長榮大學哲學與宗教學系副教授 林煌洲
印度教徒的不同教派可互相祭祀或崇拜對方的神祇 。任何教徒都可自行選擇
任何形式與方法去祭祀所信仰的尊神 ,不論男神 、女神、動物神、植物神、石頭
神。印度教徒重視精神修養更甚於宗教形式 。他們相信任何形式都是創造神的不
同形式的顯現 ,都可使人達到神的天國。印度教徒這種信仰與生活態度根據在於
梵我同一思想以及與此相關的一神論與泛神論 。而落實此觀點的不殺生生活態度
則為所有印度教徒一致遵行 ,這也是傳統印度文化的一大特色。本文由印度教的
信仰內容 、生活態度、梵我同一思想、瑜珈思想與實踐,解析與論證印度教所特
有的生態倫理觀與生活態度 。
一、一 、信仰內容信仰內容
一一 、、信仰內容信仰內容
印度教不是單一類型的宗教信仰 ,而是複合式型態的宗教信。最典型的代表
即是動物神崇拜 ,主要是象頭神迦聶須(GaNeZa)、猴神哈奴曼 (HanUmAn)、牛
(nandi),甚至蛇 (naga)。動物神信仰反映出原始部族信仰 、圖騰信仰,甚至精
靈遍在主義 ,代表先住民的信仰與社會文化。動物神崇拜被印度教吸收並予以承
認,此事可視為是後來的阿利安人 (Aryans )成功整合先住民的部族文化,並
呈現印度多元文化的一項重要努力與成果 。
此外 ,動物神信仰也反映出動物與印度教徒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動物受到重
視,人不僅保護動物 ,也受到動物保護,進而成為宗教信仰的對象 。最明顯的例
子如象頭神 (Ganesh)。牠是須瓦神(Wiva)的兒子 。大象與象夫生活密切 ,每日
工作完成 ,象夫必定帶領大象至河邊為牠刷洗乾淨。大象被訓練用來作為軍事用
途有如戰車一般 ;大象也被訓練用來搬運木材;大象可驚嚇與驅走獅虎豹等猛獸
以保護人民生命安全等等 。
另一個例子是牛神(nandi) 。牠是須瓦神 (Wiva)的座騎 ,也是一種保護神。
牛在惟陀 (Vedas)時期就已經被視為錢幣與財產 。古代印度人民的資產主要是
以牛 、田地與子嗣作為衡量的標準 。牛不僅是財產 ;牛的糞便於晒乾後成為燃料 ;
牛的糞便也可作為屋子塗牆之用 ;牛皮可做革履 ;牛毛可做毛刷 ;牛的糞便燃燒
成年灰後可用來刷牙或塗身 ;牛奶可滋補營養或者作為奶酪或者奶茶 ;牛可用來
耕作 。除了牛 肉之外 ,牛全身幾乎都被充分運用 。
與須瓦神有關的動物神還有蛇神 ,也就是眼鏡蛇 。牠可能是原始部落蛇族
(NAga)所遺留的圖騰信仰 。同時 ,也由於畏懼眼鏡蛇的毒性與威力 ,而將它視
為一種魔力而加以崇拜 。在印度教主神須瓦神或毗須努神 (ViSNu )的神話故事
中 ,蛇神屢見不鮮 。須瓦神是破壞與重生之神 ,祂作為偉大的瑜珈苦行者這形象
時其頸部環繞著蛇神 ,以牠象徵須瓦神的魔力與破壞力 。
除了須瓦神之外 ,印度教另一大神毗須努神具有十個化身 ,其中與動物神有
關者 ,包括魚 、烏龜 、野豬 、人獅 。這些動物神信仰不僅普遍見於印度村鎮 ,也
1
常見於都市 ,特別是象頭神 、猴神(Hanuman) 與牛神 。在印度教信仰中 ,還有
植物神也與生活密切相關 。在遠古的 《阿闥婆惟陀》(Atharvaveda )中 ,就已經
存在著植物崇拜信仰 ,這與其治病功能有關 。今 日印度民眾仍將這種具有治病療
效的植物加以奉祀 、上香 、禮拜 、繞行 。另外有的植物則與聖者信仰有關 ,特別
是菩提樹因與佛陀覺悟成道有關 ,因而受到崇拜 。
由以上的印度教的信仰內容 ,以動物神與植物神為例,即可明白主要由於動
物與植物與人的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依存關係 ,所以在宗教信仰中成為崇拜的對
象,而這種特殊的信仰型態也包含著印度教徒對於自然生態的倫理觀與生活態
度。
二、二 、生活態度生活態度
二二 、、生活態度生活態度
動物神信仰與植物神信仰也反映出 ,印度教徒「不殺生 」(ahiMsA )的觀念 、
生活方式與社會行為模式 。雖然在宗教與社會倫理上 ,不殺生主要指不殺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