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影响东部陆架海沉积物源汇作用的若干宏观因素
影响东部陆架海沉积物源汇
作用的若干宏观因素
杨作升
中国海洋大学
2013年4月
1、大河入海泥沙量的变化:河道及河堤约束的影响
2、大河沉积物不同源区供应量变化对入海沉积物组分
的影响
3、陆架大型泥质体沉积物总量与大河物源供应量的不
对应性
4 、季风环境下陆架海沉积物“夏储冬输”过程对源汇
作用的影响
河道与河堤约束
Yang et al., 2006
长江泥沙80% 以上来自川江,1954和1998长
江大洪水年宜昌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同时达
到历史最高值,螺口、汉口及大通站在径流
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的同时,输沙量却处于较
低或中等水平,为什么?
Yang et al., 2006
江汉盆地是长江沉积物第一个大型沉积中心
Wang et al., 2007
Yang et. al., 2006
长江出三峡后进入江汉平原,河道高程急剧降低,一泻
长江发生了洪水越堤泛滥 而下。在长江沿岸筑堤严防泛滥的现代,宜昌站正常年
代的来沙尚有有约1/3‐1/4沉积在江汉盆地。
入河口的大通站泥沙大幅度减少
1954 :1.15 亿吨(1/4), 在没有堤防的古代呢?在3000年前的云梦大泽时代呢?
1988:1.1 亿吨(1/3) 古代由长江上游进入下游的泥沙远小于现代。
古长江河口的大型沉积中心
3800-800BP苏北南部海岸线向海进积缓慢。
大量长江来沙充填喇叭形河口,800BP后长江入海河道基本成形,长江泥沙开始大量输往东海。
古代长江进入东海特别是闽浙泥质带的泥沙远少于现代,高海面时
期尤其如此。
黄河曾在北部平原上
漫流泛滥
Wang et al., 2007
有史记录以来,黄河以桃花峪为顶点,多次发生同时南北
分流或独流入渤海或黄海,显示了无河道或堤防有效约束
的情形。大量泥沙沉积在平原河道和湖泊、洼地内,大大
减少了入海泥沙量。明代后期以来才有较好的河道和堤防。
评价历史上长江和黄河沉积物对中国东部陆
架海的贡献量,要充分考虑当时的沉积物
源‐汇状况。(点汇与面汇及差异)
建坝等对长江沉积
物来源区的影响
黄土物源区河流对长江入海沉积物
的贡献
汉江(仙桃站):
1950‐1968:0.65亿吨;
嘉陵江(北碚站)
1954‐1968: 1.6亿吨
两江共计 1954-1968:2.25亿吨,
约有1.6亿吨(70%)到河口
长江(大通站)1950-1968:4.9 亿吨
大通站有1.6亿吨(33% )的泥沙来自
汉江和嘉陵江,其中来自黄土地区的
泥沙至少占25% 以上。
1954‐1968
1/4长江入海泥沙含有黄土的特征。
丹江水库出口口黄家港站
汉江(皇庄站)
1969‐1985:0.30亿吨
1987-2002:0.1亿吨
2002 以后 约0.05
嘉陵江(北碚站)
1968‐1986:1.40 亿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