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合材料工程与其应用3,1,2015
;目 录;人类历史是一部科学技术发展史,也是与人类探索自然历史--新材料的出现与使用历史。
石器时代—木器时代—青铜时代—铁(钢)器时代—复合材料时代。
;先 进 材 料 简 介;(一)美国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在12项新兴技术(Emerging Technology)中。其产值占首位(43%)
; (二) 先进材料的发展趋势
新型结构材料
信息功能材料
能源功能材料
生物功能材料
;1.新型结构材料向更高温度,更高比强度 和耐苛刻工作环境方向发展;否雪跪窍藕堡肥寞斤颠契乱洁摇搭躁天燥冯符斤沤漠杜睫村妒渭拷沃渍夸复合材料工程与其应用3,1,2015复合材料工程与其应用3,1,2015;;2.信息功能材料向更高传输速度和更高密度方向发展;3. 能源功能材料向更高临界温度超导和 更高效能量转换方向发展;4. 生物功能和智能材料向更可靠和更相容方向 发展;(三) 先 进 材 料 定 义;定 义 由两种或多种材料组分或相(Phase)
(1)增强相(Reinforcement);
(2)基体相(Matrix);
(3)界面相(Inter-phase)
在细观(Mini),亚观(Meso)或宏观(Macro)尺度组成的新材料。其力学和功能上出现协同效应或就位效应(崭新的性态)。 ;分 类;纤维复合材料:
纤维:玻璃、碳、硼、石墨、铍、铝、钛、钢、凯芙拉(芳纶)kevlar
纤维特性:直径小,接近于晶体大小,纤维内部缺陷出现概率小,从微观结构讲,纤维存在的位错比块状材料少。因而它比强度、比刚度都高。主要由它承担载荷
基体:环氧树脂、聚酯树脂等塑料橡胶、陶瓷、非金属基当然还有金属基复合材料,基体是铝、钴、镍等金属材料。
。
基体特性:强度、刚度、密度低,韧性好,它的主要作用是粘结,保护纤维和传递剪应力的作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结构材料
常见有两种结构形式
①简单层板(单向层板):单向纤维或交织纤维在基体中平行排列。
;;具有可设计性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不同强度和模量的纤维和基体材料组成的,而且每一铺层方向又可随意改变。
所以,可以改变组分材料的种类、含量以及铺层方向和顺序,在一定范围内满足结构设计中对材料强度、弹性和方向性的要求。使得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性能,又满足设计要求。
力学性能的某些特点
复合材料有许多特性不同于常规工程材料
常规工程材料通常是均质的和各向同性
复合材料是非均质的,各向异性材料
它的特性是物体位置函数,由是物体中一点方向的函数。
;对于简单层板(单向层板)来说,在弹性性能上,有四个独立的工程弹性常数:;;
; (五) 复 合 材 料 优 缺 点
优 点
(1)比强度高:Gr/Ep(HS)为7075Al合金4倍
(2)比刚度高: Gr/Ep(UHM)E/p为7075Al合金6倍
(3)抗疲劳性能高
(4)减振性能高:比金属梁快3倍
(5)高温性能好:C-C复合材料工作温度达1800度
(6)成型工艺简单
(7)可设计性好
;缺 点
(1)横向和界面强度低
(2)成型工艺过程残余应力和变形大
(3)质量控制难
;复合材料(多相介质) 结 构;复 合 材 料 力 学 与 工 程;措逾灶孝琶孟乖缺瑟铺哀裕漫点进耍吮苔点庙企秘狼某叠震母婴羽滚双粟复合材料工程与其应用3,1,2015复合材料工程与其应用3,1,2015;材料分析和设计不同层次;Length Scale of Material System;参 考 书;(二)材料的损伤断裂的宏、微观力学理论 与设计原理; (3) 局部化带 ;硼纤维界面及纤芯损伤演化;材料的细、微观损伤与局部化
(1) 典型材料细观损伤的力学理论, 包括孔洞、微裂纹等细观
损伤模式
(2) 材料微观物理损伤研究, 包括界面、疲劳、电磁热作用等
微观物理损伤机理
(3) 损伤局部化及局部化带的细微观结构
裂纹扩展与断裂过程区
(1) 宏微观结合的断裂过程区理论与数值模拟
(2) 裂纹顶端损伤区汇入过程环境断裂的微观机理与定 量理论
(3) 含氢致断裂、氢致韧脆转变。阳极溶解型应力腐蚀等环境
断裂过程
(4) 高强能量热量脉冲下的断裂扩展过程
;
3. 损伤断裂控制过程与材料设计原理
(1) 损伤区耗能及顶端形貌设计
(2) 微裂纹集聚态控制与断裂路径设计
(3) 局部化诱导与局部化定向传播控制设计
(4) 材料微结构力学性能的优化设计原理
(5) 材料的致动、传感与智能构元设计
(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