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相关理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相关理论

第二章 相关理论 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 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家产业竞争力决定于: 要素禀赋 国内需求 相关与支持产业 企业战略、组织与竞争 机遇与政府 国际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内部化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 垄断优势理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海默于1960年首次提出,其导师金德尔伯格进行了补充和发展。 垄断优势——企业对某些经营要素大量占有或完全独占而形成的优势。 市场的不完全性——市场受到垄断优势的企业影响而呈现出不完全竞争或寡占型局面的性质。 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 技术 产品差异化 规模经济 管理 资金 信息 销售网络 市场不完全的表现 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不完全 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政府干预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贸易壁垒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60年代由哈佛的维农提出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而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寿命周期的三阶段模型 新产品阶段 成熟产品阶段 标准化产品阶段 国家或地区的三种类型 新产品创新国 较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 七十年代维农对理论的修正 创新期寡占 成熟期寡占 衰退期寡占 3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七十年代由日本的小岛清提出 一国应该从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并依次进行 日本当时的对外直接投资特点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重心在于开发海外的自然资源,补充本国资源的短缺,同时将本国的“边际生产”转移到海外 主体是以中小企业为主 多采用合资经营或非股权安排方式 日本式的对外直接投资是“顺贸易导向的投资” 小岛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主张 以投资确保资源来源的政策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以中小企业为主,由综合商社出面将它们分散、小规模的投资组织起来,形成集团化、多功能、综合型的投资,与美国跨国公司竞争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为主要目标 日本与其它发达国家开展交叉投资 理论的推论 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可建立在“比较优势(成本)原理”基础上 按边际产业扩张原则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不是取代贸易,而是补足贸易、创造和扩大贸易 “边际产业”的概念可扩展至“边际产业”、“边际企业”、“边际部门”等 建议产业移植从投资国与受资国之间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开始依次进行,同时由技术差距较小的投资国的中小企业充当主体 4 内部化理论 英国学者巴克莱、卡森与加拿大学者拉格曼于1976年在《跨国公司的未来》一书中提出。 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外部交易市场内部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 假定前提 市场失效 知识产品的特殊性质和市场结构特点 市场失效 市场失效是指由于市场的不完全,使企业在让渡自己的中间产品时无法保障自身的权益,也不能通过市场来合理配置其资源,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成本增加. 所谓中间产品不仅指半加工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更主要的是指专利,专用技术,商标,商誉,管理技能和市场信息等知识产品. 知识产品的特殊性质和市场结构特点 知识产品的形成耗时长,费用大 知识产品可以给拥有者提供垄断优势 知识产品的价格很难通过市场来确定 知识产品的外部市场可能导致额外的交易成本 市场内部化实现条件 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外部交易成本 内部交易成本 资源成本 通讯联络成本 跨国经营风险成本 管理成本 外部交易成本 通过公开市场进行交易的成本,包括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确定契约双方权责的成本、交易和支付的成本、税款缴付成本等。 市场内部化收益 统一协调相互依赖的各项业务带来的经济效益 转移价格带来的经济效益 消除交易对方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经济效益 技术垄断带来的经济效益 附:跨国公司的转移价格策略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转移价格策略的目的 影响跨国公司实施转移价格策略的因素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是指跨国公司内部各经营单位之间在产品、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的交易。 转移价格策略的目的 调节子公司利润 灵活转移内部资金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绕过关税壁垒 减轻公司所得税负担 影响跨国公司实施转移价格策略的因素 来自跨国公司内部各利润中心的影响 来自国外合资子公司的影响 各国经济环境差异 各国政府的政策 5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英国瑞丁大学教授邓宁1977年提出。 FDI=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 区位优势 对外直接投资 √ √ √ 出口贸易 √ √ 许可证安排 √ 所有权优势 又称厂商优势,指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的其他企业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所有权产生的优势,如技术与管理优势,融资优势,规模经济优势等.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