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状河储层隔夹层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pdf

辫状河储层隔夹层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辫状河储层隔夹层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簟2O●尊4— : 藏 2013年8月 DOI:10.3969/j.issn.1006—6535.2013.04.007 辫状河储层隔夹层特征及其 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崔 建,李海东,冯建松,刘丛宁,居亚娟 (中油冀东油田分公司,河北 唐山 063004) 摘要:以高尚堡浅层北区N Ⅳ油组辫状河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分析 ,识 别出泥质、钙质、物性和特殊岩性等多种隔夹层类型。基于储层单砂体构型研究和层次分析方 法,将 目标区域储层划分为 “隔层”、“薄隔层”和 “薄夹层”3个层次;该划分方案能精细表征和 刻画辫状河储层 内隔夹层的分布特征。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钻资料表明,“隔层”较 “薄隔层”对 剩余油富集程度的影响大,“隔层”是控制层间剩余油最重要的因素;“薄夹层”的垂向位置、数 量 、面积及其与注水井配置关系等是影响层间剩余油分布及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关键词 :辫状河储层;隔夹层;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南堡凹陷 中图分类号 :TEl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535(2013)04—0026—05 油藏采用天然能量和注水 2种方式开采 ,目前油藏 引 言 整体已经进入高含水期,综合含水达到98%,地质 在综合前人对隔夹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 , 储量采出程度仅为 17.87%。因此,储层 内仍然含 认为隔层是储层分割界线,并对储层具有遮挡作 有大量被不同规模、层次非均质性控制的剩余油。 用,夹层是夹持在能够进行区域对比最小单元内部 2 隔夹层发育类型及特征 的非渗透或低渗透层,具有增强层内非均质性的作 用 。 研究区段辫状河属于中晚期砂砾岩一含砾砂 岩辫状河,河流能量较初期辫状河沉积能量弱,岩 因此,笔者以南堡凹陷高 尚堡浅层北区NgIV 性粒度变细,砂岩 中所夹泥岩厚度增加、频率增大, 油组辫状河储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 目标区域辫状 非均质性增强,同时伴随着多期玄武岩喷发,因此, 河储层隔夹层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 研究区段隔夹层较为发育。研究中利用 自然伽马、 为研究该类型储层隔夹层特征和预测剩余油提供 深浅侧向、微球和声波时差等曲线特征与岩心观察 1种有效、实用的分析方法。 来辨别层段内的隔夹层,在该区研究层段共识别出 l 研究区概况 4种类型隔夹层,即泥质、物性、钙质和特殊岩性隔 夹层 高尚堡油田位于南堡凹陷北部、西南庄和柏各 2.1 泥质隔夹层 庄断层的下降盘,高尚堡浅层北区位于高尚堡油田 高柳断层上升盘,是 1个受高柳断层控制的断鼻构 岩性有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主 造,自下而上构造继承性发育。Ng1V油组油藏类 要为复合河道的迁移、单河道的改道和每期大洪水 型为层状断块油藏,储层为辫状河沉积,整体为砂 中能量波动引起的水动力减弱,细的悬浮质沉积形 包泥的特征,物性好,高孔高渗,孔隙度为28.9%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