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二模作文评阅点滴感想.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二模作文评阅点滴感想

温二模作文评阅点滴感想 ????????????????????——兼谈高考作文的几点叮咛 ?????温州一模二模考试,我的任务,都是评阅作文。改得多了,难免没有一点想法。稍微总结一下。 ????按照常理,学习写作,当先是学习优美的范本。看多了自然会写——这是正途。但是,高中生在高压的题海战术之下,基本上没有时间阅读——更主要的是他们不愿意读。我们做不到多么好的时候,努力做到不很差。避免一些容易发生小毛病,于分数可能还是有一点点帮助。 ????第一,先说题目。 没有必要盲目创新。很多老师说题目怎么样创新可以给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感觉,其实对我个人而言,改了那么多,基本上没有“眼前一亮”的题目。扫一眼就过去,要做到眼前一亮,那得多难?再说,真有本事的学生,不该在作文题目上下功夫,而是作文本身。单说议论文命题,当属判断句比较好,也就是断定语气,而不是其他的表明、愿望、惊叹、请求、命令语气。 第二,开头。 题记能免就免了吧——我也不知道谁发明的题记。写一段很抒情的话,放在议论文的开头,我以为是很不妥的。 文章第一句话的重要性,肯定很多老师讲过多次——第一句话就不要讲“笑话”吧?你看你有中枪吗? “很多人都有快乐,我也不例外” “很多人都有朋友,当然,我也是。” 更雷人的当属“很多人都有父母,我也不例外”——谁也没人认为你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啊! 单说这一次二模考试的有一些开头吧,也是同样的问题。“大多数中国人都很理性的,我父亲也不例外。我父亲就是一位理性的极致主义者······”另外,还有一种,也基本上是废话。引用了试卷中传统文化经典题目中的句子,孟子的名言: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学生的开头就是:“理性,我所欲也;热情,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谬论!什么不可得兼,都是胡说。”那你这到底是可不可兼得啊?把评卷老师忽悠糊涂了。 如果写议论文,就不要抒情开头。尤其是不要排比抒情开头。贾平凹参加两会,评价《政府工作报告》就一句话:很好,没有排比句。这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排比句很泛滥了。尤其是前几年的余秋雨的一些散文出来以后,更是如此。所以,议论文的开头,最好就是直奔主题,开门见山。或者直接开始说事情。让人一目了然。我们的经典文本里有很多范文。《劝学》《师说》等都是。 顺便说一句,学生时代,都讨厌唐宋八大家的文言文,其实,如果坚持写,你会发现,八大家确实是了不起,是宗师,有独到之处。应该说,是学习议论写作的经典范本。 第二段的第一句话也很重要。 为什么?很多学生的第一段,基本上没用——所以评阅试卷的时候,我多次都是扫完第一段后直接看第二段。可是,第二段的第一句话看下来,我就没有兴趣往下看了。你看看你又有没有中枪的: ?“记得小时候······” ?“记得读初中的时候······” ?“曾几何时······” ?“曾记得·····” ?“曾记得曾发生过一件事······” ?“回首往事······ “小时候,我就是这样······” 天,难道你就只会往后看吗?写完这样的句子后,基本上可以断定它后面要说什么了——印象最深刻的是有的同学能回忆到自己穿开裆裤以及母亲生他的那个晚上。颇有点抗日神剧“我爷爷8岁死在日本鬼子手里”的感觉。还有什么必要看下去呢?我手机里拍下的例子是“记得那是发生在我小学搬家没多久的事情······” 另外一种就是,举一个材料,总要在后面跟一句——“大家都认识吧?”“大家都不陌生吧?”“大家都知道的”——大家认识、大家不陌生、大家知道跟你有什么半毛钱关系吗? 看看我用手机拍下来的例子吧:“范进,我想大家都认识······”“司马迁,这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大家都不陌生的······”“周树人大家都不陌生吧?没错,他就是我们的鲁迅先生、众所周知,他是学医的······”“也许大家对比尔盖茨一点都不陌生,但你知道科菲特吗?” 这样的例子,我手机里拍了几十份——而我一天半只改381份。前半天的150份还没有拍。想想这概率得有多大。 第三:不要依赖好词好句。 这一次改卷,我印象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成语是“曾几何时”。关于这一点,我必须“声讨”一下一些初中小学语文老师(极少数)的做法:积累好词好句。 我个人的偏见就是,好词好句这都是一个不该成立的概念。什么叫做好词好句?“我们在人生的荒村僻乡里偶然相遇,仿佛野寺古庙中避雨邂逅,关怀前路崎岖,闲话油盐家常。倏忽雨停鸡鸣,一声珍重,分手分道,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在苍老的古槐树下相逢话旧。可是流年似水,沧桑如梦,静夜灯下追忆往事······”董桥的这一段算得上是“好句”吧?你要用到温二模的“理性与热情”的议论文里,肯定是不伦不类。所以,好词好句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恰当”、是“恰到好处”!好词好句,带给学生的不良影响就是忽略了全篇的理解——很多小学生做好词好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根笔,找哪里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