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信客2 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客2 课件

诚信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人、群体、社会是不可以不讲诚信的,诚信是我们这个世界得以支撑到今天的基石之一。 作为新一代的学生,我们必须努力做到事事讲诚信,时时讲诚信。让诚信伴我们行天下! * 余秋雨 从“周幽王烽火戏诸候”到“竹信”;从“漂流瓶”到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通信技术借助现代科技飞速发展。 而在20世纪初期的我国乡间,对外通信往来则主要依靠“信客”。很长一段时间里,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余秋雨的《信客》就向我们讲述一段信客的故事。 学习导言 作者照片 作者经历: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辞职后继续从事教学和写作。 主要作品: 《戏剧理论史稿》(198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艺术创造工程》(1978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文化苦旅》(1992年,知识出版社出版)、《文明的碎片》(1994年5月第1版,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秋雨散文》(1994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山居笔记》(1998年,文汇出版社出版),等等。 知识积累 (1)注音: 唏嘘(xī xū)  嫉妒(jí dù) 猝然(cù) 文绉绉(zhōu) 昏厥(jué)   焦灼(zhuó) 诘问(jié)   吊唁(yàn) 伎俩(jì liǎng)  (2)释义: 猝然:突然,出乎意料。 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诘问:(书)追问、责问。 焦灼:非常着急。 颠沛:贫困,受挫折。 连声诺诺:诺诺,答应的声音(表同意)。 潦倒:形容无路可走,非常失意。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自读课文 感知文意、感知信客形象。 理清文章脉络。 信客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信客做信客的缘起 信客是怎么做信客的 信客是怎么不做信客的 文章脉络 阅读并思考: (1)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2)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什么事迹?为什么重点写? (3)信客为什么留下遗愿,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 明确(1):先写老信客,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一是路途艰苦;二是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醒着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年轻信客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明确(2):重点写了两个事迹,一是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二是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这些都说明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明确(3):信客留下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的遗愿,是出于对老信客的理解、同情、敬重和感激。 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假如你就是其中一员,请你为信客撰写墓志铭。 提示:墓志铭就是对死者生平事迹或品质的概述,语言力求简洁、通畅。 一支蜡烛,奉献默默,一生之中,忍辱负重,光芒四射,蜡烛已尽。 好人终有好报。愿你的灵魂在地下安息。 我尊敬的人呐,你辛苦啦,歇一歇吧,我会日日为你祈祷。 走出课文—— 联系生活 体验反思   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了,而作为一辈子默默奉献的一类人,却没有绝迹,也不会绝迹,诚信永是做人之本,请结合现实生活和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诚信的理解。 高原邮路上的信使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xm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