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供求匀衡涵养保护密合控管
供求匀衡+涵养保护+密合控管最近,我有幸被单位派往新加坡学习考察三周,其间接触不少工商、税务界人士。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对我国新一轮征管改革极具启迪、借鉴价值的新加坡税源管理理念、策略。具体可以概括为:举重若轻+涵养保护+密合控管。本文试作诠释、初探。
一、“举重若轻”――对新加坡税源管理的总体印象
税源管理之“重”不言而喻,在中国,“精细化、科学化税源管理”已成谢旭人执政后的业内权威表述。然而在新加坡,“税源管理”却显得很“轻”。几次请教新加坡如何监管税源?不同行业的人士却表现出相同漠然――像是我在小题大做。平时上网、看报,乃至后来参观新加坡国内税务局,也鲜见“税源”二字曝光。给人的印象是,新加坡人并不担心税源流失,也没有刻意去“强化税源控管”。税源管理如此“举重若轻”,一个重要背景是:新加坡政府财力的供求矛盾并不突出,对税源无须锱铢以求。
(一)从财源供给看,新加坡快速增长的经济,为其政府提供了充裕的财源;而多元化的财源结构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组织税收的压力。
1、经济快速增长。1965年独立建国后,新加坡开放市场经济模式的成功运作,使其政治、经济获得长足发展。1965~2002年,新加坡CDP年均增幅超过8%,2002年“真实GDP”(1995年价)为1618(亿新元),是1960年(68亿新元)的24倍。虽然受金融危机和“911”事件、伊拉克战争和“SARS”疫情等因素影响,其经济在1998年和2001-2002年出现过暂时性的危机(1998、2001年CDP分别为-0.8%和-2.0%),但经政府采取减税、削减成本、发放经济重组股票等刺激经济增长措施,2003、2004年CDP增幅又分别回升到3.7%和8.4%,显示出新加坡经济较强的可持续财源供给能力。
2、财源结构多元化。数据显示,2003~2004估税年度,新加坡税收总收入165.28(亿新元),占252.63(亿新元)国家总收入的65.4%,而且近年这一权重基本稳定。这意味着,另有1/3的新加坡国家总收人是来源于“非税”收入,如国家发展基金、偿债基金等。换言之,新加坡政府事实上是多方面调动国内资源来支持公共工程和一些战略性工业的,而非单靠税收来维持,这无疑为其税务当局优化税源管理模式提供了较宽松的外部环境。
(二)从财力需求看,明确、市场化的职能边界定位,使政府开支节制有度;而稳健的财政政策,使财政运行“游刃有余”。
一方面,新加坡政府虽然强势,但并不与市场争“锋芒”。市场能做好的,政府不会去“插手”。在经济职能定位上,政府着力管好制订发展战略、调控宏观经济、依法监管市场及维护经济秩序、创造发展环境四件大事,其他都由市场规律主控。由于政府与市场的职能边界清晰,履行职能所需的财政支出有内在上限,对收入的需求不易膨胀。
另一方面,由于建国初期经济落后、资源贫乏,新加坡政府独立30多年来,一直注重国家资本的积累,以应对不测风险。因此在财政上,长期秉承谨慎赢余预算政策,使其经常性开支增长较缓,2000年前财政几乎年年有结余,为政府发展各项事业、应对金融危机和其他外部冲击,积累了庞大的战略储备金,也相应减轻了通过筹资聚财的压力。
二、涵养、保护税源――IRAS治局理念的精神要义
在“狮城”20几天,另一个深刻印象是:在严查细管与涵养、保护税源之间,新加坡政府似乎更注重后者。而“保证国家税收增长,充分保护税源”,更已成为新加坡国内税务局(1RAS)治税理念的出发点,这也是其税源管理能举重若轻、从容运作的关键。
(一)在宏观策略上,政府将长期保持低税率、扩大纳税人层面、提升纳税服务、促进国家实现经济社会目标,作为其税收政策的主要着力点。为促进经济、尤其是外向型、高新科技与战略性产业发展,政府不断降低其所得税税率(公司所得税税率2003年已下调到22%,大大低于一般国际水平),同时祭出双重税收扣除、5~10年税收全免等颇具力度和特色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这些举措,配合良好的人文、信息、服务环境,使新加坡经济与税源之间逐步形成“相生相长”的良性循环。
(二)在微观管理上,IRAS尤其注重以人为本、还“责”于纳税人。这其实是一种高级税源管理策略。新加坡税务当局对此可谓熟谙其道:一方面,其“以纳税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穿于税务管理的始终。从内容详尽、操作简明的报税宣传和辅导;到服务大厅整洁、现代、文明的咨询服务和首问责任制;再到形式多样、利民便民的自选报税方式,IRAS竭诚服务于纳税人的良苦用心,在各个细节都体现得淋漓尽致、由衷自然!即使纳税人申报有疑点,税务局在函告时一般都会给予非常充足的自查、“反省”时间,以保护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自觉性。另一方面,还“责”于纳税人的法治观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