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信息筛选解题思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信息筛选解题思路

文言文信息筛选解题思路一、准确理解“信标” “信标”即信息标准,指题干对筛选句子提出的的核心要求。如“以下几句话中,全都表明某人豁达或洒脱的一组”中的“某人豁达或洒脱”即为信息标准。一般而言,高考文言文题中的信息标准,多是浅易的文言词汇或极易理解的现代词语,命题人通常不会在“信标”表述上设置“门槛”。但是,由于大多数“信标”是从材料中直接提取的,其中很可能出现较难理解的词语。因此,同学们要结合语境准确理解“信标”内涵。如2006年高考重庆卷第10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 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戒慎 C.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书于左丞相拜住 D.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该题的信息标准为“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直言”的意思是“毫无顾忌地说出来”,所言内容多为错误、缺点、不足等,因此A项第二句“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是特殊情况下的建议,该建议从科举取仕角度看不合要求,当然不属于“直言”。关于“行义”内涵,个别考生从字面解释为“行为符合正义”,从而误选B项。其实,仔细审视“行义”的语境“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可知“行义”是“有”的宾语,为名词;并且“行义”要吻合“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的语意,所以“行义”的意思是品行、道义。B项的第一句只是张养浩的一般执法行为,不属于“行义”。因此,正确答案是D。 二、看清“信标”限制 要快速准确地题,除了正确理解“信标”外,还要看清“信标”的限制语:要求选出的句子,是直接表现“信标”,还是间接表现“信标”。高考文言阅读材料中,经常要求表现出“传记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个性等。所以,直接表现“信标”的句子,就是对传记人物进行语言或行为描述的语句;间接表现“信标”的句子,则是通过文中其他人物的语言或行为来侧面展示的语句。例如2007年高考山东卷第11题: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一组是() ①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②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③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④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 ⑤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⑥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⑤ 该题“信标”的限制是“全都说明”,意味着直接表现与间接表现都符合要求。句子①明显说明“王戎聪明睿智”;句子②是写王戎“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吼震地,众皆奔走”而他“独立不动,神色自若”,这是写镇定不慌;句子③的具体语境是“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通过王戎的行为描写直接表现他“聪明睿智”;句子④写王戎清正廉洁;选文第三段为“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所以句子⑤通过“议者以为知言”来间接表现“王戎聪明睿智”;句子⑥写王戎“庶绩修理”,政绩很高,不合“信标”要求。符合筛选要求的句子有①③⑤,故选B。 三、细辨句子含义 理解“信标”内涵,区别“信标”限制,是准确选择的必要条件,但具体分析哪些句子符合题目筛选要求最为关键。所以,同学们必须仔细辨析所给出的句子在内涵上是否符合“信标”要求。如2007年高考湖北卷11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先祖“讲究孝道”和“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A.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岁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 B.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余悉以赈乡里贫乏者 C.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诸饿者以次受糜,纺其笠于槐 D.颍川公卒,哀毁如礼//遇事慷慨,不避艰险 A项第一句符合“孝道”标准;第二句是写先祖治家有方,与“乐善好施”不合。B项第一句讲先祖对待兄弟心地淳厚,可算为“悌”,非“孝道”;第二句为先祖“乐善好施”。C项第一句吻合“孝道”;第二句写写先祖施粥,符合“信标”。D项第一句先祖因其父“颍川公”丧而悲“哀毁”,体现“孝道”;第二句的“慷慨”是情绪激昂之意,从“不避艰险”可以看出,不是“乐善好施”。所以,答案是C。 有的备选句子因为具体语境的影响,会使考生难以作出选择。如2007年高考重庆卷10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民生维艰”和“吏治混乱”的一组是() A.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户口消耗,军伍空虚 B.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