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文件
第四节 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广外肇庆外校 王旭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1章第4节第21页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春末夏初,蛙“呱,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蛙的叫声有什么意义呢?雌蛙和雄蛙都能鸣叫吗? 蛙的生殖和发育 1.蛙的鸣叫有什么意义? 雄蛙的口角有一对鸣囊,鼓起来又瘪下去。在繁殖季节,雄蛙以鸣叫作为求偶方式,所以蛙的鸣叫对种群的繁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有利于精液直接排在卵上,这样就会提高卵的受精率。 2.抱对 3.蛙的卵块 4.蛙的发育过程 受精卵→有外鳃的蝌蚪→有内鳃的蝌蚪→ 长出后肢的蝌蚪→长出四肢的蝌蚪→幼蛙→成蛙 5.比较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比 较 早 期 蝌 蚪 成 蛙 外形特征 头 部 躯干、 四肢、 尾 身体分为头、躯干 和尾部,没有四肢 身体分为头、躯干 和四肢,没有尾 感觉器官不发达, 头后两侧有鳃 视觉、听觉敏锐,无鳃 (有肺),适于陆地上 生活 通过躯干和尾部的摆动产生运动,适于在水中游动 后肢强大,前肢短小, 适于陆地上跳跃。后 肢趾间有蹼,适于在 水中游泳 1.蛙的外部形态适于水陆生活的特点 ⑴皮肤裸露在外面,能够分泌粘液,可以在陆地进行呼吸并减轻游泳时的阻力。 ⑵蛙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是在陆地上呼吸的通道。 ⑶蛙眼只对活动的物体有反应,对于静止的目标视而不见。 ⑷蛙的后肢发达,趾间有蹼,善于跳跃和游泳。 蛙的变态发育 1.概念: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这种发育称为变态发育。 常见例子:青蛙,蟾蜍,大鲵等。 ⑴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⑵大多数成体陆生,少数成体水生,一般用肺呼吸。 ⑶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可辅助呼吸。 ⑷心脏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 2.两栖类的主要特征 3.其他两栖类动物 ⑴蟾蜍 蟾蜍又叫癞蛤蟆,白天隐藏在石块下或洞穴中,多在黄昏和夜间出来活动,捕食害虫,也是有益动物。蟾蜍眼睛的后面有一对大型的毒腺,这对毒腺分泌的毒液能制成中药蟾酥。 ⑵ 大鲵 大鲵又叫娃娃鱼,是终身有尾的两栖动物,也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最长可达2米。生活在深山的溪流中,产于我国西南地区,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一、两栖动物的生殖特点: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特点:变态发育,蛙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时期。 三、两栖动物的特征:两栖动物的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后,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型) 1.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原因是( ) 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 B.在水中生殖,在陆地上发育 C.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 D.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 C 2.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出现呼吸器官的先后顺序是 ( ) A.外鳃→内鳃→肺 B.内鳃→外鳃→肺 C.肺→外鳃→内鳃 D.内鳃→肺→外鳃 3.蛙发育的先后顺序是( ) ①受精卵 ②有内鳃的蝌蚪 ③有后肢的蝌蚪 ④有前肢的蝌蚪 ⑤有外鳃的蝌蚪 ⑥幼蛙 ⑦成蛙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⑤②③④⑥⑦ C.①③②④⑤⑥⑦ D.①④③②⑤⑥⑦ A B 4.下列动物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 A.蟾蜍 B.青蛙 C.龟 D.大鲵 5.每年春末夏初,池塘边传来阵阵蛙鸣,这是雄蛙在 ( ) A.唱歌 B.求偶 C.捕虫 D.呼吸 6.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 ) A.蝌蚪 B.卵 C.幼蛙 D.受精卵 C B D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