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甘草资源的生态分布及其繁殖技术研究-生态环境学报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22(4): 718-722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ditor@
中国甘草资源的生态分布及其繁殖技术研究
李学斌,陈林,李国旗,安慧
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宁夏 银川 750021
摘要: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是一种重要的食用、饲用及轻工业用原料商品。中国甘草以其独特的形、色、质、
味及传统的有效运用,在世界市场享有盛誉。从甘草分类学、生物学特征概述了中国甘草资源的自然特性:在中国,甘草属
植物约有29 种6 个变种,其中只有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列入国家药典;甘草为深根性植物,主要通过地下水
平根茎进行繁殖,由于其种子硬实率极高,自然状态下很少进行有性繁殖。从甘草的分布学特征、区划学特征和产区学特征
阐述了甘草的生态学特征:甘草作为干旱地区的自然资源之一,生态幅度较宽,分布较广,亚洲中部古老而干旱的高原是其
分布的中心,其中新疆、内蒙古、宁夏和甘肃是其主产区。通过种子繁殖、根茎无性繁殖和组培快繁分析了近年来甘草的繁
殖技术的发展。同时,展望了建立多元化、科学化配套栽培技术体系是中国甘草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所在。
关键词:甘草;自然特征;分布;繁殖技术;进展
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906 (2013 )04-0718-05
引用格式:李学斌, 陈林, 李国旗, 安慧. 中国甘草资源的生态分布及其繁殖技术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22(4): 718-722.
LI Xuebin, CHEN Lin, LI Guoqi, AN Hui.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and propagative technique research of Glycyrrhiza resources in
China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3, 22(4): 718-722.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别名甜草、 奈在其 1753 年所著的《植物属志》中正式命名,
密草、甜根、美草、国老,以根味甘甜而得名,为 并描述了甘草属的3 个种。甘草属的基本特征是:
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 。是中国 2 000 多种 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被腺毛或鳞片状腺体;根茎
草药中用量最大的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调和诸 粗壮,常木质化;奇数羽状复叶,托叶棕褐色,干
药、益气补脾、祛痰止咳、清热解毒、预防癌症等 膜质,宿存;总状花序腋生,花蓦钟状,5 齿裂;
功效,素有“十方九草,无草不成方”之说[2] 。早在 荚果革质,具刺或瘤状突起,不开裂或稍2 瓣裂;
1 700 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将“药中之王” 种子肾形或近球形,无种阜。
的甘草列为上品,其在中医临床上应用之广是其他 目前,世界甘草属植物约有29 种 6 变种,中
中草药难以比拟的;同时,作为最常用的大宗中药 国现分布有18 种3 变种 。但列入国家药典的仅有
材,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将其列为重点管理的4 大 3 种,分别为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药材之一[1] 。甘草除了具有巨大的药用价值外,其 Fisch. )、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e Bat. )和光
提取物也是很好的甜味剂、乳化剂和矫味剂,广泛 [5-9] 。分布于中国的
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 )
应用于食品、饮料、烟草、日用化工、轻工及畜牧 3 种药用甘草的主要区别见表 1。
业等领域,市场需求量巨大。传统的甘草道地产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