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比赛的技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定点比赛的技巧

定點比賽的技巧 翁光智 89.01.12 為了實行「一技之長」的理論,亦所謂給你們魚吃,不如教你們如何釣魚。即使我覺得定點比賽這個項目應屬於『高級資格』的選手參加;也無奈於現實環境中,早已造就各位一身是膽的勇氣。倒不如嚐試提出己見來,看看是否可以對各位有所幫助。 在平時的飛行練習中: 要提升飛行安全或技巧,全都得仰賴自己平時對飛行所有細節的『觀察力』,就連休閒飛行的同好們亦不例外。而我對受教於我的學生,亦非常著重於平常就養成「正確的習慣」。因為我相信,也深刻體會到「正確的平常習慣」,將會是你遇到危險時的救命索,亦是維持好成績的不二法門。其重點如下… 不要為了比賽而任意更換你的傘及你的裝備,甚至不可以任意放掉配重或加重 配重。 養成良好的---降落路徑,並習慣用同一種方式做定區、定點的降落練習。在一般的風速之中(5-10km/h)是較適合準確定點的狀況。以下是一個基本風速變化時,所建議的立體下降區圖。 圖一 無風時區域較大 圖二 風較強時區域較小且短 這是為了避免在風速過大,又飛到較下風處時,造成不能進場的困擾。圖一中可由點A、B、C、D自行依高度切入,圖二中應注意B點進場高度的判斷。 習慣並熟練以8字型方式,於100公尺高度左右開始準備降落,並尋找正確的風向後……以至少有五十公尺直線距離進場。 下降區 確定你已在直線進場並對準降落區後,你只需專注一件事……『調整進場高度』。 圖三:進場方式 以上的圖示中就是項目(三)(四)之說明: 或許你可以在熟悉的操控中省略8字型或S型的下降方式,但無論如何,你一定要有一段『直線進場降落』。 幫浦降落操作:曾有一段時日,許多人覺得幫浦操作降落時,容易造成失速狀況。也的確在比賽中親眼看到有人因拉的太多而失速重落地。但我認為這是選手沒有暸解到「失速點」的特性,而過度操控所造成的必然結果。因此,我要在此說明其簡單原理!以名正身。原則上,如果你在降落時高度判斷正確,是不需要任何特別為了降低高度而設計的動作;但如果進場高度根本就不夠高時,也根本就沒有任何方式可以補救的。所以,大部份可以定點準確的人,都在進場高度的拿捏標準上選擇「較高」的高度。 問題假設: #在此先不談攻角、翼弦、阻力等問題# 假設你傘的翼面積是25平方公尺,且翼戴重為70公斤,而傘衣的內壓為80公斤時,滑降比為1:7;速度為30km/h。 如果你只是拉剎車不動時,則因剎車阻力增加,內壓也慢慢減少,並因拉的動作越大而使傘慢到至失速。 失速時,幫浦控制與拉著剎車繩不放二種方向的共同點;皆是要以減少翼面積而達到負載增加,進而滑降比變差以利準確降落的方向。而不同處,則是拉剎車絕不放的方式,其翼形完全被改變並持續到失速,傘內壓的變化則是由有到無的二極結果。而幫浦式的控制則可在拉放間有效控制翼形在拉放時是完整的;是將內壓的界限控制在失速點邊緣相當大的區域間變化。也是因為如此,才能在近失速點時又很容易恢復向前方加速,而避免失速的危險。 幫浦控制的正確操作: 在進入圖三中的A點後,先拉剎車減速並穩住傘的方向,待速度慢下來時,再拉一點(約10公分長)將傘速度更慢一些,並感覺滑降比變差且開始往下降時,就可以放回剎車往上,待放回到底線時再拉回到原來的位置,如此重覆並控制在不失速的狀況之中。 當你覺得高度降落得有可能過低時,只需在放回剎車後,不要再拉剎車;則傘會在下沈一些高度後,開始加速並開始恢復速度較快、滑降比較好的狀況。 相反的,如你覺得仍嫌高了一些,則可以適度加大拉剎車的空間,使傘更慢,滑降比更差,那麼距離就可以更短了。 內壓吸放 內壓放出 圖四A:正確的幫浦控制 圖四B:一般的剎車控制 註:建議使用幫浦控制的最大減速空間約是可減少滑降比2分之1的區域。 戰時(比賽時): 不可輕易的更換你熟悉的傘型來參加比賽,尤其是慢速傘改為快速傘。 到比賽的降落場觀查風況、障礙等。確定進場的風向或區域。尤其是「直線進場」的路徑,最為重要。 A 將高度計在降落場歸零,並由降落靶心向你決定的「進場直線路徑」量出一條和你平常習慣的相同距離點出來。也就是將你平常習慣的滑降比三角模型套用在任何場地。 圖五:三個方向定點降落之三角模型套用 在每次你以A點為「直線進場」起點時的高度也都一樣,其降落時準確性也將差不多。 註:1、如風大時,A點的高度應增加,但距離應不變。 2、上圖是以1:5的滑降比所畫;如你可以做到1:3的滑降比時,那A點的 高度應更高。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