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血管病病房的诊断和治疗
病房的诊断和治疗 病房治疗的组织和实施 完整的治疗必须包括3个环节 急性期治疗是挽救生命,最大限度减少由于处理不当或因为合并症所带来的不利后果; 功能康复,原则上应尽早进行,达到使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 二级预防,针对不同的病因和不同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防止复发。 上述3个环节,互为因果,构成一个环形连锁,缺一不可。 住院的目的 急性期治疗的临床评价 建议 急性脑血管病的病人评价应包括内科和神经科、危险因素、合并症和影响出院决定的社会家庭因素。每一方面的内容全部应当在病历中注明。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TIA应该作为急症处理,早期治疗以防发展为脑卒中。 持续服药仍发生TIA或轻微缺血性卒中的人群,往往更容易复发卒中。 TIA患者在一些情况下很有可能复发,包括:高度狭窄的血管供血区与症状相符、症状反复出现。在此情况下,需快速评估、合理治疗。 TIA的发作时间 颈内动脉系统TIA平均发作14分钟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平均发作8分钟 多在1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 寻找TIA的病因,制定预防方案 测双上肢血压,除外血液动力学病因 颈动脉超声:除外颈动脉病变。 心电图:除外心源性原因。 颈椎影象学检查:除外颈椎病变对椎动脉的压迫。 凝血及纤溶功能检查。 血脂和血糖检查。 血液流变学检查。 治疗 去除危险因素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去除危险因素 积极治疗高血压 积极纠正血液动力学异常,包括低血压 停止吸烟 合理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和瓣膜病 禁止过度饮酒 治疗高脂血症 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抗凝药 抗血小板药物 使用抗血小板制剂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栓性TIA进一步发展为卒中。 首选阿斯匹林,开始每日300mg,2周后改为每日80mg。阿斯匹林对血小板的作用取决于药物的吸收率。 出现下列两种情况改为每日氯吡格雷75mg,或每日抵克力得250mg:服用阿斯匹林过程中仍有发作;因消化道不良反应,病人不能耐受。抵克力得或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需数天后才能达到全效,除非加量用药。 抗凝药 不主张常规抗凝治疗TIA。 在以下疾病伴发TIA时可考虑使用抗凝剂: ?进展的基底动脉血栓 ?非瓣膜(病)性房颤 ?新近发生的心梗 ?血管造影发现颅外供脑动脉内血栓等 抗凝药(二) 其他对抗凝治疗反应良好的TIA病因有:颅外颈内动脉内膜剥脱,严重的颈内动脉狭窄需行内膜剥脱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此时在全部检查过程完成前应使用抗凝治疗。 不同类型TIA的治疗 大动脉低血流量 特征:刻板性、反复性、短暂性、数分钟。强烈提示颈内动脉系统严重狭窄。 治疗:去除病因,改善脑血流量。 栓塞性 A 动脉—动脉栓塞 特征:较少刻板性、稀疏性、常>1h。 B 心源性栓塞 诊断:症状不局限于某一个血管支配区,可能伴有其他部位的栓塞的表现,心脏检查提示有栓子的来源。 不同类型TIA的治疗 腔隙性 特征:刻板性、反复性、局限性、短暂性。需除外大动脉低血流量性TIA。 其他病因 包括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和血液系统异常(包括血液高凝状态)。以下标准提示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 (1) 2次检查,每次检查相隔至少3个月,抗心磷脂抗体>20GPL单位 (2)抗核抗体阴性 (3)缺乏心源性栓塞和大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 不同类型TIA的治疗 不明原因 包括以下可能:(1)通过详细检查未发现可能的病因,(2)未发现可能病因但检查欠详细,和(3)病人可能存在2种以上病因,入病人有房颤和 同侧明显颈动脉狭窄。 脑梗死 血流减少80%会发生脑缺血 其中心源性梗死占20~30% 动脉硬化性梗死占14~40% 腔隙性脑梗死占15~30% 其他为血液动力学(分水岭)梗死及其他原因等 脑梗死的时间概况 按发病后随时间演变的规律,脑梗死分为三型: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RIND):发病后症状逐渐好转,在3周内症状完全消失。 完全性卒中:发病后6小时内症状达高峰,症状持续一段时间不变。 进展性卒中:发病后24小时症状仍不断加重。 脑梗死的空间概念 按影象上病灶大小、分布和形态,分为以下四型: 动脉主干梗死:半球大片状低密度,甚至是整个半球的低密度。 皮层支梗死:内小外大的三角形病灶。 分水岭梗死:指在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和后动脉交界区的低密度,多表现为长条状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脑深部的小圆形病灶,病灶直径不超过15毫米。 脑梗死的病因诊断 栓塞性梗死 血栓形成性梗死 腔隙性梗死 分水岭梗死 其他病因 原因不明 栓塞性梗死 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附壁血栓、颈动脉及主动脉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诊断线索包括: 突然起病,症状迅速达到高峰; 病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