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中偏题现象分析与应对策略.doc

材料作文中偏题现象分析与应对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作文中偏题现象分析与应对策略

材料作文中偏题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 【摘要】 材料作文逐渐成为中高考作文的主要选题,偏题已成为众多学生作文方向性错误的主要症候。本文试图从一般材料作文题型入手,探寻一条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使学生在考场作文时能够“稳”而出“新”。   【关键词】 材料作文 偏题 应对策略    趋势·困局   作文是测试学生语文知识 HYPERLINK 语文素养和个人才情的综合反映。近年来,各省市中高考作文出现几个值得注意的趋向:   (1)作文分数逐渐提高。从原来的30分提升至40分,再从40分提升至60分,有的省市甚至提升至70分。分数的加增说明社会对公民 HYPERLINK 语文素养的期待加强,这也是提高公民素养的新动力。   (2)作文题型稳中有变。逐渐从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发展到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独领风骚几年之后,剽窃套作宿构,暗流凶猛涌动,作文假大空,质量下降。这让大家认识到话题作文的困局。于是,话题作文逊位,形成四种命题形式不确定呈现。纵观各省市作文题,材料作文比重在逐渐增大。   (3)作文考查逐渐转向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才情。在作文评改标准的制定中,专家们将学生的作文能力分为基本素养和发展潜质,一般确定为40分的基础等级和20分的发展等级。成文并有亮点,成为最通俗的概括。   作文题型的探索体现了我国语文教育的自觉。年年高考 HYPERLINK 语文考试结束后,社会对高考作文题的关注和热议,让我确信作文有引领未来的重大作用。然而,每年材料作文考试中,因偏题导致许多学生名落孙山的悲剧,却无减少。这成为一时难解的困局。   如2009年浙江省作文题(60分):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评卷人员发现,不少考生将作文主题定为“友谊”“勇敢远行”等等,偏离了歌词所表达的主旨“故乡情”,导致作文失分过重。   方向永远比速度更重要。如何化解材料作文中的偏题现象呢?   探究·策略   与其他作文题型相比较,材料作文的特点是难度更大,同时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   材料作文常常由材料和作文要求两部分构成。常用的材料有寓言、事例、史料、现象、言论、文段节选以及图标等,其中多以具有人生启发意义的寓言为主。   材料作文材料广泛,材料的提供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求,根据材料的内容,考生还可以作一定的发挥。这样就使材料作文具有一定开放性,既能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给学生一定的迁移、发挥的自由空间,有效避免了宿构和套作,能够真实体现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但是,要顺利完成材料作文,写出优秀的作文,首要的是读懂材料,抓住材料作文的写作生发点,再以此生发点进行写作设计。因此,材料本身就成为材料作文的写作方向限制,偏离材料就是偏题。近年来,许多省市采用了“双题选做”(即由一个材料作文题和其它作文题并列供考生选择)的策略来过渡,在一定程度上让部分考生有回避材料作文的条件。但回避不是办法,积极解决才是出路。   既然材料内容隐含了写作的方向。那么,我们必须明确材料的指向性。   任何一则材料,都能够给人一种目的指向,即材料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明白了什么。一则寓言的目的指向,即是寓意;一张图表所列举的参数,让我们明白了某种趋势;一个故事会给我们启迪和感叹……这些,就是我们写作的生发点。读材料,启发我们的思维,调动我们类似的素材,为作文设计和落笔写作开启了大门。   但学生水平千差万别,紧张的考场中如何才能够读懂材料,抓住材料的写作生发点?   为探寻方法,我们先来分析一则寓言,来追溯寓意得出的思维路径。比如:   《庖丁解牛》的故事,可概述如下:   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技术高得令惠王惊叹。他说,当初刚开始宰牛的时候,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只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全凭精神意愿活动。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刀从来不碰经络相连肌肉聚结的地方,薄的刀刃刺入骨节的空隙,宽绰而有余地。刀子轻动,骨肉就已经分离,解牛轻松完成。好不悠然自在啊!    通常的寓意是: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如何得出这个寓意的呢?仔细探究,我们发现这样的思维图式: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