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溪流之生态工程设计案例.PDF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溪流之生态工程设计案例

第二十三講 溪流之生態工程設計案例-2 翁彩瓊 講述 1 生態工法設計 1. 增加棲地類型的多樣性 沙泥灘地,看似平坦單調,但沙、泥、大小礫石,以不 同比例組合,形成不同的微棲地;例如沙地適於文蛤、 西施舌等貝類與蝦類的棲息,泥地則有多毛類和招潮蟹 灘地的坡度、沈積物粒徑、潮溪,高莖或矮莖的水生植 物,這些物理及生物因子皆可彈性應用,創造多樣的棲 地類型 2. 棲地整體性與連續性之最大化 屬於受侵蝕且向內陸移動的海岸在實施復育工程時,為 達到棲地環境的穩定性,實際要復育的棲地範圍,應儘 可能擴大且呈連續的一體,以因應日後棲地面積可能的 減損、縮小或碎裂化 2 生態工法設計 3. 棲地復育時間及空間效益之提升 沙泥灘地的形成需時長久,應於主體工程(如工業區之開 發基地)施工之前或進行中,在隔離水道以及離岸水域儘 早實行沙泥潮間帶灘地之養成(創造)工程(養灘工 程)。填築潮間帶地區或是沼塘所需之泥沙、黏土等土 方,尤需更早就進行多次、重覆的液化及晶化等處理,以 便新生棲地能早日成形,縮短復育的時間 以隔離水道及開發基地之圍堤創造出緩坡、曲折之岸線、 小灣澳、沙丘、窪地等地形,一方面可延遲風浪到達灘岸 的時間,進而消減風浪對灘地之侵蝕力,另一方面,緩 坡、淺灘或小灣尚能累積食物碎屑,有吸引底棲動物落腳 定居的效果 3 生態工法設計 4. 人工濕地的效益 改善現有魚塭、排水溝渠、河堤、海堤等鋼筋混凝土構 造物 魚塭堤、養殖區內的排水水道護堤,所承受的風浪、潮 汐的力量較小,應改為加勁網、蛇籠型式的土堤或石 塊,以利植物著生 養殖專業區、工業開發區等園區應設計人工濕地以處理 養殖區、工業區或農、漁村產生之廢水、污水,減緩廢 水、污水直接沖入海裡的時間 濕地裡生長的水生植物可吸附懸浮物並消耗養分;濕地 的水域空間亦可讓懸浮物或污染物沈澱。這樣的設計可 達到淨化水質,減緩陸源物質對沿岸濕地的污染 4 生態工法設計 5. 設置後退線(setback line ) 後退線是一條界線,在海岸或河川兩岸劃為緩衝區,禁止 建築物的建造 這個法則是生態工法中最軟的設計,也最能防患於未然 但這項法則目前在台灣並無立法;於尚未開發的海岸與河 川行水地帶,政府相關單位應盡速建立此一防災減害的觀 念與機制 對於過度開發的海堤及河堤與排水圳鄰近地區居住的居 民,應廣為教育宣導,自負天災、淹水或浪擊的風險 5 生態材料選用原則 1. 與自然和諧的材料 除結構工程上應力的考量需使用鋼筋混凝土外,應多採用 沙、泥、或植物纖維製成之加勁網沙袋、石塊、蛇籠或現 代科技製成之環保素材等與自然景觀相協調的材料,來構 築護岸、種子留置、植株培育或親水階梯等設施 海堤、河堤、排水渠等大型圍堤,在安全考量下必需以鋼 筋混凝土為主體材料時,尤應納入生態考量,包括石塊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