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拓展传播符号学新视野:文化与传播符号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PDF
拓展传播符号学新视野:文化与传播符号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2017年7月15-16 日,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与传播符号学会、四
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贵州师范大学、黔西南州人民政府主办,
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中共黔西南州委宣传部、黔西南州文体广电新闻出版
局、黔西南广播电视台承办的“文化与传播符号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在兴义
市富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
学、中国传媒大学以及四川大学等单位的150余名传播学、符号学领域的代表
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15 日的开幕式上,中共黔西南州委常委、州委组织部部长顾先林,贵州
师范大学副校长乙引,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会长王铭玉,文化与传播符号
学会会长蒋晓丽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文化与传播符号学会常务副会
长唐小林主持。
中共黔西南州委组织部顾先林部长首先代表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向来自全
国各地的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顾先林介绍了黔西南州的基本概况和当下文
化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并指出黔西南州是宜居宜游的幸福之地, “文化与传播
符号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在兴义召开,为探索新媒体时代旅游文化与媒介
传播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最后,她真诚祝愿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
功。
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乙引教授对本次会议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向与会
嘉宾简要介绍了贵州师范大学的历史沿革、学科建设等情况,特别是学校新闻
传播学近几年取得的长足进步,乙引教授希望能借此良机加强与其他兄弟院校
之间的学习交流,推动贵州师范大学传播符号学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会长王铭玉教授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
贺。王铭玉教授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文化与传播符号学会的工作,以及文化与
传播符号学研讨会对拓展符号学研究的积极意义,他希望两协会能携手共进,
优势互补,助推中国符号学研究走向世界。
文化与传播符号学会会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蒋晓丽教授,代表文
化与传播符号学会、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嘉宾表示
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在致辞中,蒋晓丽教授介绍了学会近年的主要工作
及取得的成果,并指出新媒体时代,“符号”无处不在, “传媒”无孔不入,本
次会议旨在推动传播学、符号学学科的交叉发展与创新,加强合作与交流,共
谋传播符号学研究新思路,拓展新视野。
本次会议以“符号与媒介”为主题,为推进文化传播符号学的发展与创新,
大会共组织了两场内容丰富而精彩的学术报告。四川大学蒋晓丽教授、中国传
媒大学陈卫星教授、南京大学赵宪章教授、南京大学丁和根教授、天津外国语
大学王铭玉教授、浙江大学李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刘海龙教授、四川大学赵
毅衡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傅修延教授、厦门大学林升栋教授、复旦大学廖圣清
教授、南京大学胡翼青教授、重庆大学郭小安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王金会副
编审、中国传媒大学刘俊编辑,分别给与会代表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大会学术报
告,两场学术报告会分别由江西师范大学傅修延教授、四川大学陆正兰教授主
持,清华大学李彬教授、中国传媒大学陈卫星教授分别评议。参会专家围绕符
号学与传播学研究的融合,根植于文化领域,探讨了文化、社会各领域的符号
学表征与传播学应用,旅游文化及旅游传播与电子媒介的结合,为与会代表将
符号学与传播学研究的视野拓展至当代社会蓬勃发展的各个领域提供了很好的
启发。
为给参会代表提供一个开放、广阔、包容、高端的交流平台,本次会议设
立了学术圆桌会议,近100名参会代表分为五组圆桌,分别就新闻传播的符号
与媒介研究、艺术-文学的符号与媒介、新媒介时代的传播符号学、商品与民族
符号研究、语言符号与传统文化五个议题展开专门而充分的讨论。
同时,为鼓励年轻的研究生学子的研究热情,本次会议还设立了研究生论
坛,来自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安徽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麦考瑞大学、国家
行政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单位的近30位研究生带来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交
流讨论,李杰教授、丁和根教授、李彬教授应邀进行总结点评。
在7月16 日的闭幕式上,五组学术圆桌会议的代表向大会汇报了各组的讨
论情况。同时,文化与传播符号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赵毅衡教授作了大会学术
总结,他说到,首先本次大会让人感觉到了“一股朝气扑面而来”,他指出参
加本次会议的学术新秀观点犀利、论证扎实;其次,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
时代”成为本次会议学术报告的时代关键词,半数与会代表均立足于新媒体时
代语境考察传播符号学的研究议题;同时,如何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