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隐私和隐私权2014
主 题 “我的烦恼” 发件人 “乐天派” 2014.3.15 收件人 荣荣 内 容 我也很苦恼,昨天晚上我们街道的派出所以“扫黄打非”为名,在没有搜查证的情况下,就对我们小区进行了全面搜查,我们小区都觉得很反感。 公民享有私人生活安宁权 荣荣很想帮助网友,你能帮她找到哪些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住宅。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我国法律对搜查权的行使做了规定: (1)拥有搜查权的机关只有公安机关 和人民检察院,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无权对公民的人身、住宅进行搜查。 (2)搜查必须依法定程序进行。 (3)只有在执行拘留、逮捕任务时,遇到紧急情况,侦查人员才可以不用搜查证进行搜查。 派出所的行为是不合法的行为。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 故事中,派出所虽然是有搜查权,但是只有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搜查才是合法的,没有搜查证的搜查是违反法定程序的,所以不合法。 探究评解:课本48页 请你断案 假如老师或父母拆看未满10周岁的学生或子女的信件,是否合法? 请你依据法律关于公民隐私权的相关规定,请分析判断上述行为是否合法?谈谈你的理由。 老师拆看未满10周岁学生的信件是违法的,因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1条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 老师不是法定的监护人或者其他监护人,所以拆看学生信件是不合法的。而家长拆看未满10周岁的子女的信件是合法的,未满10周岁的子女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但应保护他们的隐私权。 探究评解 当父母的关爱与自己的隐私权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我们该怎么办? 因为父母这样做的出发点是”爱”,是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应该体谅父母的苦心. 为此,我们应该多和父母沟通交流,另外我们也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做让父母担心的事情,少一些让父母疑心的举动. 据报道,2010年前,上海将安装20多万个监控摄像头,全面建立起“社会防控体系”。这一消息引发了上海市民议论纷纷。 意见一:反对。在安装摄像头这项决策上,可能的收益是提高治安防空能力和打击犯罪能力。但有可能涉及到公民的隐私权问题,似有不妥。 意见二:赞成。日常生活中,居民的隐私并不会暴露于公共场所。因为在公共场所里,我们的每一个举动本来就意味着会被众人所看见,那又何必担心给电视机前的监控员看见呢? 新闻评述: 隐私是绿草地 需要我们精心呵护 愿人人都树立隐私意识 同时尊重他人的隐私 才能享受着自由和舒畅 才能享受着安宁和惬意 隐私和隐私权 构成隐私的两个要件: 一为“隐”, 二为“私”。 “隐”即隐藏, 是当事人不愿公开,不愿让他人介入,或不宜公开,他人不宜介入的事情。 “私”即个人之事, 与“公”相对应, 是指纯粹个人的, 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事情。 隐私的含义 是指公民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或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 A 私人信息:家庭地址、身体缺陷 婚恋状况、家庭关系、 财产状况等 B 个人私事: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 C 私人领域: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 具体包括: 甲深夜偷车被小李发现,小李马上报警。 乙的父母离婚了,小李得知后广为传播。 问:甲的行为和乙的事情哪个属于隐私? 共同点: 甲和乙都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事情。具有“隐”的特点。 不同点: 甲的行为已侵害社会秩序的行为,乙的纯属私事。 小结:任何人都不得滥用权利,如果他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则不属于隐私,不受隐私权保护 1、别人的收入 2、甲同学向老师报告乙同学偷了300元钱 3、个人病情 4、著名影星刘晓庆被有关部门查出她的收入状况,发现她有偷税漏税。 5、我往来的朋友 6、我双休日的安排 7、犯罪嫌疑人的信件往来 —是 —是 —否 —否 —是 —是 请判断下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6.3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pptx VIP
- 兄弟DCP8080DN DCP8085DN MFC8480DN 8880DN 8890DW英文维修手册.pdf VIP
- 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阅读课课件.ppt VIP
-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与评定.ppt VIP
- 报联商有效沟通.pptx VIP
- 吊装作业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20ZJ401 楼梯栏杆建筑工程图集.docx VIP
-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课件.ppt VIP
- 2023年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复习资料题库.pdf VIP
- 标准图集-14J938-抗爆、泄爆门窗及屋盖、墙体建筑构造.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