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榆次某古村落景观分析.doc
山西榆次某古村落景观分析
1.引言
1.1.研究背景
纵观我国历史,其文化中心始于黄河中下游的汾(位于山西)、洛(位于陕西)、渭(位于甘肃)各河下游以及太行山东南山麓地区。因为这里孕育了著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阙道隆,1994)。山西的别称为三晋,那是因为春秋末年(公元前403年),赵国、韩国、魏,分别占据山西的北部、中部和南部,故曰三晋(马建国,2012)。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黄土地、黄河水哺育滋养的三晋文化,历史悠久,兼容并蓄,博大精深。历史背景的不同和地理环境的差异,使得三晋文化有别于齐鲁、吴越等文化,具有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开放融合,务实创新。可以说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华夏族和北方游牧民族不断争斗对抗、不断同化融合的过程;华夏族即为汉族的前身,汉朝以后方称为汉族,我国的北方游牧民族主要由六大部分演化而来:匈奴,东胡,突厥,通古斯,羌族回鹤。三晋大地一直以来都是华夏族和北方游牧民族混合聚居的地方。山西对于陕西关中、河南洛阳、北京京都都有居高临下的战略优势,因势乘便,可以拊天下之背而扼其坑也(顾祖禹,1998)。山西还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和运输之地,因此顾祖禹感叹:是故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也(顾祖禹,1998),可见山西一直是兵家重地,常受战乱侵袭。但是这对于文化的传播和融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民族、文化和地域的多元性造就了博大精深、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三晋文化。自亮舜禹之后,历代朝廷都没有在山西建都,但历代帝都都围绕山西布局,如唐代都城长安,东汉都城洛阳、北宋都城开封,以及之后的北京城,这足见山西重要的战略地位,顾祖禹曾说京师之安危,常视山西之治乱。盖以上游之势,系于山西也(顾祖禹,1998)。可以说中华灿烂文明和正统、主流文化一直滋润着三晋大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山西有了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其中包括遍布山西省的古村镇。山西历史文化古村镇自成体系,最有很强的表现力和独特的地域魅力,是山西历史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其最佳展示平台。我国共有108个历史文化名村,山西有12个,约占11.1%;全国共有143个历史文化名镇,山西5个,约占3.5%。山西历史文化名村镇在数量和分布密度上都是遥遥领先的(严少飞,2011)。
1.2.研究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新农村建设也处在风头浪尖上,城市文化悲剧正在扩散,并向农村转移,越来越多的古村落被推倒重建,遭到毁灭性破坏。作为研究古村落保护的专家、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冯骥才先生曾经透露,十年前我国的自然村有360万个,而如今只剩270万个,平均每天消失80到100个自然村,其中许多有艺术和研究价值的古村落。2005年由苏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公示的《苏州古村落保护办法》中,古村落指具备下列条件的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一)村落形成于1911年以前,传统风貌与格局具有特色,传统街巷及两侧古建筑保存较为完整;(二)文物古迹比较丰富,有多处1911年以前形成的民居、祠堂、寺庙、义庄、会馆、牌坊、桥梁、驳岸、古井、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及近现代重要史迹、优秀建筑;(三)有传统风貌的河道水系、地貌遗迹,古树名木等;(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苏州市人民政府,2005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陈志华教授总结古村落的六个特点为:(1)年代久远;(2)科名成就很高;(3)与自然融为一体;(4)村落规划出色;(5)有书院和村塾;(6)有公共园林(范任重,2009)。现在对古村落的保护和研究基本上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来明确对古村落的保护职责和范畴,二是通过对古村落现状的客观调查和描述。对于村落的研究,学术界多侧重于开发和保护,对其深入、系统地研究、调查和分析还存在一定的空还有进一步进行系统整合和创新的余地,因此本文将对古村落现状和历史脉搏的调查和描述作为基础,从景观视角出发,对后沟村古村落景观形成因素,整体景观特征,道路、建筑景观特征,村落景观结构这四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2.后沟古村落景观形成因素分析
2.1.具有地域性的自然条件
2.1.1.山西地理地貌概况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全省总面积的80.5%被黄土所覆盖,其中以离石黄土为主。离石黄土主要分布在中国华北、西北、黄河中游等地区,典型剖面在山西省离石县,所以称为离石黄土。离石黄土呈浅红黄色,以粉砂为主,黄土层下多有韩质结核,厚度为90~100米,构成黄土高原的基础。离石黄土土质密实,一般不具有湿陷性。黄土土质松软,密度低易挖掘,不易坊塌,其覆盖厚度一般在几米到几十米之间。黄河流域所处的晋西北地区多为沟壑纵横的黄土丘陵,自然植被稀少,当地居民便利用黄土的特性依山就势、因地制宜挖土为密,因而有了以密洞为主体建筑形式的村落。一般公认的黄土高原东起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