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鬼谷子一天3
* 救亡图存之智慧; 治世驭人之奇谋; 识人断事之妙法; 纵横捭阖之精要。 《鬼谷子》 ——鬼谷子 千古奇人 驭人之术 圣人之道 大道无形 一、伺机而动 二、素结本始 三、识人断事 四、握权制人 第三讲 驭人之术 ——驭人之术 一、伺机而动 (一)因事观时 (三)伺机而为 (二)待巇而抵 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忤合第六》 圣人的行事: 1、立身:树立身份 2、御世:治理世事 3、施教:施行教化 4、扬声:扩大声望 5、明名:显示名声 圣人行事之法: 1、因事物之会:根据事物变化的际会。 2、观天时之宜:观察合适的时机。 3、因之所多所少:根据国家教化所宜多所宜少的地方预先察知、调整而使计谋随之转化。 (一)因事观时 ——《抵巇第四》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与天地离合始终一样,裂隙逆乱总相伴随,不能不明察秋毫。能够以捭阖之道观察,并运用自如,就是圣人。圣人,就是天地的使者。世间没有裂隙需要抵塞,就深深地隐藏以等待时机;遇到裂隙出现需要抵塞,那么就为此谋划。可以打击之后予以堵塞恢复,也可以打击之后得到它。能够充分依据和运用抵戏之术,就可以为天地守信神祀。 (二)待巇而抵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也,不能隐其情,情欲必知其变。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所亲,知其所安。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此所谓测深揣情。 揣摩实情,一定要在对方非常高兴时,使对方情感达到极点,他们欲望充溢时,就不能隐瞒实情;一定要在他极为恐惧时,使其情感达到极其厌恶的程度,因为情感达到极其厌恶的程度,就不能隐瞒实情。其情感受到了触动却不能体现好恶喜惧的变化,就暂且搁置不与他深谈,而另个问他所亲密的人,了解他情感所依托的根据。那些情感在内心发生变化的,就会有外在的表现,所以必定能从他经常表现出来的情感中,察知他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揣测灵魂深处实情的方法。 ——《揣篇第七》 (三)伺机而为 二、素结本始 (一)事必有因 (三)说服之语 (二)交结之要 事皆有内揵,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 ——《内揵第三》 君臣之间的关系之事都是有其内情并被固守,平素一点一滴的形成连结并从开始时慢慢形成的。或以道德(信念追求)相交结,或以利益互助关系相交结,或以金钱财物关系相交结,或以声色容颜相交结。 (一)事必有因 相知的四种名色: 恩德相结——知已 腹心相照——知心 声气相求——知音 财气相通——知育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 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比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 ——《谋篇第十》 计谋的运用,公开不如隐密,隐密不如同心相结,结为朋党而亲密没有间隙。循常理不如出其不意,奇计一出则不可阻止。 计谋运用的条件: 1、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比而无隙者也。 2、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 赚朋友钱的三种境界: 一、朋友好骗——坑朋友——只一次 二、朋友好用——求朋友——用一时 三、朋友信诚——交朋友——交一世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只是要我们如何来看待利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二)交结之要 ——《内揵第三》 故圣人立事,经此先知而揵万物。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去论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 所以圣人建立功业,象这样事先得到实情明确所需固守的原则以把握万事万物。由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开始,先引用《诗经》、《尚书》对照并列举说明不利和有利的方面,讨论不做或摒弃的以及需用做和保留的。想要一致的,用内情相合的方法;想要分离的,用外情相离的方法。把握外内之情时,必须明白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把握的方法,推测判断未来的事情,出现疑难提出解决的办法。没有决策错误,建立功业树立德行。 (三)说服之语 三、识人断事 (一)才能的识别 (三)情况的判断 (二)意图的识别 人的素质构成: 1、个人能力 —知识、技能、能力 2、人格特质 —气质、性格、行为风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