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和其食源性传播途径探究
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食源性传播途径探究 中文摘要
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食源性传播途径探究
中文摘要
【目的】
监测腹泻儿童艰难梭菌感染状况,以及对院内环境中艰难梭菌污染进行调查,分
析儿童艰难梭菌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探索艰难梭菌食源性传播的可能性;通过分析
艰难梭菌及其他腹泻病原体在腹泻儿童中的分布,了解其合并感染的现状。
【方法】
1.2013 6 2013 11 209
年 月至 年 月,选取 例苏大附属儿童医院腹泻儿童为研究对
象,收集其粪便样本,进行厌氧增菌培养,采用细菌基因组 DNA 提取试剂盒提取
菌株 DNA,以艰难梭菌看家基因 tpi、毒素基因 tcdA 和毒素基因 tcdB 为靶基因,
运用实时荧光 PCR 方法对提取的 DNA 模板进行扩增。依据艰难梭菌培养及艰难
梭菌毒素基因检测的结果,有腹泻症状且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检测阳性者诊断为艰难
梭菌感染患者。
2.根据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利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研究
对象资料,采用 Epidata3.1 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收集到的调查表进行数据录入,采用
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对艰难梭菌感染相关影响因素作单因素、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统计研究对象不同特征之间的差异,以 P0.05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3.选取医院消化科病房,采集坐便器边缘、水龙头、门把手、陪护家属手部、病
床护栏五个部位环境样本共 120份,进行增菌培养并提取 DNA 模板,以 PCR 方法进
行产毒艰难梭菌检测。
4.对其他腹泻病原菌的检测采用分离培养的方法,腹泻病毒采用相应检测试剂
盒,结合常见腹泻病原体与艰难梭菌的检测结果,分析腹泻儿童中病原体的分布及艰
难梭菌合并感染现状。
【结果】
1.对 209例临床腹泻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艰难梭菌 tpi基因阳性 48例,
占样本总数的23.0%(48/209)。其中产毒艰难梭菌(毒素基因 A/B 阳性)共 32例,根
I
中文摘要 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食源性传播途径探究
据艰难梭菌感染的诊断标准,监测腹泻儿童中艰难梭菌感染率为 15.3 (32/209)。
2.对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月龄可能
CDI p=0.019 OR=0.221
是 发病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对儿童艰难梭
菌感染其他相关因素的分析发现,入院前腹泻时间(p=0.007,OR=3.395)、水样便
p=0.013 OR=5.011 p=0.039 OR=2.486
( , )及发热症状( , )三项指标具有统计学差异。
3.艰难梭菌感染患儿中 23 例(23/31,74.2 )为入院后两日内发生腹泻,且入院
前 6周内并无住院经历,属于社区获得性感染。医院内采集的 120份环境样本中,仅
1例采自坐便器边缘的样本中检测出艰难梭菌,其毒素检测结果显示 B 毒素阳性。
4.在 209例腹泻患儿中,共 127例(60.8 )患儿检测出病原微生物,其中 30例
(30/127,23.6 )存在合并感染情况。检出病原体中病毒感染占 72.8 ,其中轮状
病毒居于首位,其次为杯状病毒;细菌感染占 27.2 ,其中艰难梭菌居首位,其次为
沙门菌。发生合并感染的 30例病例中,与其他病原发生合并感染最多的为轮状病毒
(23/30,76.7 ),其次为杯状病毒(17/30,56.7 )及艰难梭菌(16/30,53.3 )。
【结论】
1.苏州市腹泻患儿中艰难梭菌感染率较高,且易与其他常见腹泻病原体发生合并
感染,提示对其进行监测的必要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臂丛损伤再生中脊髓GAP-43、CGRP、GFAP表达及超微结构的改变.pdf
- 自体及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对比研究.pdf
- 自体骨膜在GBR技术一中应用的实验探究.pdf
- 自体脂肪移植效果探究.pdf
- 自制可切削渗陶瓷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试验.pdf
- 自噬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pdf
- 自媒体在子宫腺肌病诊疗活动中的作用探究.pdf
- 自我按摩对妊娠晚期妇女睡眠质量和疲劳的影响.pdf
-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Ⅱ型对兔肩袖腱——骨界面损伤后修复的作用.pdf
- 自粘结树脂水汀粘结强度的体外评价.pdf
- 色素上皮源性子对缺血-再灌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pdf
- 艾迪注射液配合TP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的作用.pdf
- 芍药苷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和IL-13STAT6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pdf
- 芬太尼透皮贴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观察.pdf
- 苏云金芽胞杆菌Cry51Aa1及PS4蛋白结构的比较及抗癌谱筛选.pdf
- 苦参黄酮的抗肿瘤作用和其作用机制.pdf
- 苦参素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防治作用的探究.pdf
- 苯并[a]芘对血管内皮细胞HSP70基因表达和调控机制影响的实验研究.pdf
- 茶叶中水溶性氟化物安全风险分析和安徽茶园土壤—茶树系统氟富集特性.pdf
- 茵栀黄口服液对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血清TNF-α、IL-10水平影响的探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