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 教学培训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改善心功能 加强血液动力学监测。 扩容。 适当使用强心剂。 5、纠正酸碱失衡 休克早期出现呼吸性碱中毒,随着休克的发展,产生乳酸性酸中毒。 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和改善组织灌注状态。 首选5%碳酸氢钠,根据血气分析及二氧化碳结合力补充碱性液体。 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 精品课件 休克 教学目标: 了解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熟悉休克的病因、分类、病情判断、救护原则及护理措施。 掌握休克的概念,临床观察重点,中心静脉压与血压变化的关系及处理,休克程度的估计及休克的紧急处理原则及护理。 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 一、休克 一、概念 休克是由多种病因(低血容量、创伤、感染、过敏等)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全身微循环障碍,造成组织和脏器缺血、缺氧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有效循环血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 有效循环血容量依赖于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排血量和良好的血管张力。任何一个因素改变超过了机体的代偿限度,即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的急剧下降。 重点 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 二、病因 1、血容量不足:大量失血、失液、失血浆。 2、创伤:撕裂伤、挤压伤、爆炸伤等创伤强烈刺激神经,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周围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 3、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感染等。 4、过敏:青、链霉素,生物制品过敏等。 5、心源性因素:急性心肌梗死、心包填塞、严重心律失常等。 6、神经源性因素:剧烈疼痛、麻醉意外等引起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 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 三、分类 按病因分类: 1、失血性休克 2、感染性休克 3、心源性休克 4、过敏性休克 5、神经源性休克 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 四、病理生理 (一)休克发展过程 根据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变化分为3期。 1、休克早期(缺血缺氧期) 2、休克期(瘀血缺氧期) 3、休克晚期(DIC期) (二)休克时细胞与主要器官病理生理改变 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 (一)休克的发展过程 1、休克早期:又称缺血缺氧期或代偿期。 ①受致病因素的刺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使儿茶酚胺等体液因子大量释放,导致全身小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大量真毛细血管关闭,故微循环灌注量急剧减少。 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钠水重吸收有助于血压和循环维持。 ③某些器官中的微循环动静脉吻合支开放,部分微动脉血直接进入微静脉,以增加回心血量。 临床表现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多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正常或轻度增高,脉压差小,临床易忽视。 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 2、休克期:又称淤血缺氧期或失代偿期。 ①小血管持续收缩,组织明显缺氧,引起乳酸酸中毒,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酸性代谢产物刺激敏感呈舒张状态,而微静脉对酸性代谢产物耐受性强,仍呈持续收缩状态,大量血液进入毛细血管网。造成微循环淤血,血管通透性增强,大量血浆外渗,循环血量锐减。 ②白细胞在微血管壁上黏附,微血栓形成,回心血量减少,组织细胞缺氧及器官受损加重。 ③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三烯(LT)、纤连蛋白(Fn)、白介素(LT)、氧自由基等体液因子大量释放进一步造成细胞损害。 临床表现为神志淡漠、皮肤黏膜发绀并出现花斑、中心静脉压降低,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等。 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 3、休克晚期:又称DIC期。 ①在毛细血管瘀血的基础上细胞缺氧更重,体液外渗,加剧血液浓缩,血液粘滞度增高; ②缺氧和酸中毒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后使皮下胶原暴露,血小板聚集,促发内源性凝血系统而引起播散性血管内血管凝血(DIC)。 ③胰腺、肝脏、肠缺血后分别产生心肌抑制因子、血管抑制因子等有害物质,最终导致重要脏器发生严重损害、功能衰竭,为休克的不可逆阶段。 临床表现为神志不清,皮肤黏膜发绀,四肢厥冷,脉搏细弱,血压低或测不到,出血,无尿及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 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 (二)休克时细胞与主要器官病理生理改变 (1)细胞 休克时由于缺氧,糖有氧氧化受阻,使ATP生成减少,无氧酵解增强,乳酸生成增多。ATP不足,细胞膜上钠泵运转失灵,细胞内Na+增多,细胞外K+增多,从而导致细胞水肿和高钾血症。 (2)心脏 休克时动脉血压下降,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细胞损害,心肌收缩力减弱,致心功能下降。 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 (3)肺脏 缺血缺氧使肺泡的Ⅱ型上皮细胞分泌磷脂减少,磷脂可维持肺泡表面张力,磷脂减少使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泡发生萎陷而导致肺不张。 缺血缺氧使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肺间质水肿和肺细胞水肿。 萎陷的肺泡不能通气,肺部微循环血栓栓塞使部分肺

文档评论(0)

蜗牛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