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内容.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讲内容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教 案 一、课 题: 弯曲内力及扭转时的内力 二、课 型: 课 堂 讲 解 三、授课日期________星期_____节次__ _____ 四、教学要求: 1.?????? 用叠加法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2. 扭转时的内力。 五、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 举例讲解用叠加法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2. 举例讲解及演示扭转时的内力。 六、教学进程: a)??????? 内容提要(含教学手段及时间安排): A. 举例讲解用叠加法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35分) B. 举例讲解及演示扭转时的内力。(35分) C. 其它(5分) b)??????? 课后作业: 七、??????? 课后小结 1.???? 用叠加法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的步骤及要点; 2.???? 轴扭转时的内力计算步骤及要点。 ? 教案序号 12 第十二讲内容 一、用叠加法画弯矩图 (一)、叠加原理 由于在小变形条件下,梁的内力、支座反力,应力和变形等参数均与荷载呈线性关系,每一荷载单独作用时引起的某一参数不受其他荷载的影响。所以,梁在n个荷载共同作用时所引起的某一参数(内力、支座反力、应力和变形等),等于梁在各个荷载单独作用时所引起同一参数的代数和,这种关系称为叠加原理(图9-20)。 图9-20 叠加原理 (二)、叠加法画矩图 根据叠加原理来绘制梁的内力图的方法称为叠加法。由于剪力图一般比较简单,因此不用叠加法绘制。下面只讨论用叠加法作梁的弯矩图。其方法为,先分别作出梁在每一个荷载单独作用下的弯矩图,然后将各弯矩图中同一截面上的弯矩代数相加,即可得到梁在所有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弯矩图。 为了便于应用叠加法绘内力图,在表9-1中给出了梁在在简单荷截作用下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可供查用。 【】9-21所示简支梁的弯矩图。 【】m和均布荷载q两组。 (2)分别画出 m和q单独作用时的弯矩图M1和M2(图9-21b、 (a)M图 (b)M1图 (c)M2图 图9-21 例9-9图 c),然后将这两个弯矩图相叠加。叠加时,是将相应截面的纵坐标代数相加。叠加方法如图9-21a所示。先作出直线形的弯矩图M1(即ab直线,可用虚线画出),再以ab为基准线作出曲线形的弯矩图M2 。这样,将两个弯矩图相应纵坐标代数相加后,就得到m和q共同作用下的最后弯矩图M (图9-21a)。其控制截面为A、B、C。即 A截面弯矩为 :, B截面弯矩为 : 跨中C截面弯矩为: 叠加时宜先画直线形的弯矩图,再叠加上曲线形或折线形的弯矩图。 由上例可知,用叠加法作弯矩图,一般不能直接求出最大弯矩的精确值,若需要确定最大弯矩的精确值,应找出剪力Q=0的截面位置,求出该截面的弯矩,即得到最大弯矩的精确值。 【】9-22所示简支梁的弯矩图。 【】mA和mB为一组,集中力F为一组。 (2)分别画出两组荷载单独作用下的弯矩图M1和M2(图9-22b、c),然后将这两个弯矩图相叠加。叠加方法如图9-22a所示。先作出直线形的弯矩图M1(即 (a)M图 (b)M1图 (c)M2图 图9-22 例9-10图 ab直线,用虚线画出),再以ab为基准线作出折线形的弯矩图M2。这样,将两个弯矩图相应纵坐标代数相加后,就得到两组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最后弯矩图M(图9-22a)。其控制截面为A、B、C。即 A截面弯矩为 :, B截面弯矩为 : 跨中C截面弯矩为: (三)、用区段叠加法画弯矩图 上面介绍了利用叠加法画全梁的弯矩图。现在进一步把叠加法推广到画某一段梁的弯矩图,这对画复杂荷载作用下梁的的弯矩图 和今后画刚架、超静定梁的弯矩图是十分有用的。 图9-23a为一梁承受荷载F、q作用,如果已求出该梁截面A的弯矩MA和截面B的弯矩MB,则可取出AB段为脱离体然后根据(见图9-23b),脱离体的平衡条件分别求出截面A、B的剪力QA、QB。将此脱离体与图9-23c的简支梁相比较,由于简支梁受相同的集中力F及杆端力偶MA、MB作用,因此,由简支梁的平衡条件可求得 支座反力YA=QA,YB=QB。 图9-23 区段叠加法 可见图9-23b与9-23c两者受力完全相同,因此两者弯矩也必然相同。对于图9-23c所示简支梁,可以用上面讲的叠加法作出其弯矩图如图9-23 d所示,因此,可知AB段的弯矩图也可用叠加法作出。由此得出结论:任意段梁都可以当作简支梁,并可以利用叠加法来作该段梁的弯矩图。这种利用叠加法作某一段梁弯矩图的方法称为“区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