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社会工作干预及其影响因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社会工作干预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節 社工干預 社工干預的意義  代,隨著多元社工學派興起,許多學派開始脫離醫療模式,社工干預(intervention)的概念在沒有太多名詞釋意的情形下,漸漸與預估(assessment)、計畫改變(planned change)及社會干預(social intervention)等概念,一起替代「處遇(treatment)」、「診斷(diagnosis)」等字眼成為被社工不同領域普遍運用的名詞。事實上,在社工領域中,干預與治療上的處遇相似,但是干預還涵蓋運用在個案、團體、社區的綜融性臨床工作,用以解決、預防問題及達到社會改進的其他活動,包含:倡導、社會計畫、社區組織、尋找及發展資源等,因此臨床社工者較喜歡使用干預的概念(Barker,1996:195;Johnson,1998)。不同學者定義如下: Barker(1996,p.195)在社工辭典中,定義干預為「仲裁或干涉團體中的人、事件及計畫性活動,或者是個人內在的衝突」。 Schilling(1997:174)認為社工干預是一種社工者或其他助人機構,為了案主或其他受影響的夥伴之需求,為增強或維持個人、家庭、團體、社區或人口群之社會功能及福利,所採取的行為。 Johnson(1998)認為「干預」是源自於社工的專業知識、技術、價值作為引導,運用社工者所有助人的能力(包括:他的創造力、知識、價值、技術),並嘗試達到有目的的、目標導向的改變。 Allen-Meares, Washington, 及 Welsh(2000:75)定義干預為臨床社工直接影響某社會系統中的一些部分,或者是說,嘗試改變社會系統的歷程。 Staudt, Cheey和Watson(2005:72)則將干預操作性定義為,針對任何層次案主系統(個人、家庭、團體、社區),提供社工服務、計劃或有目的的行動,以期達到某特定產出干預、處遇、方案或服務等。 台灣社工辭典(2000)則定義干預為,社工者對人及其環境間的互動或不平衡提供一些改變策略,使人在其環境中能有更好的適應。 綜合來說,「干預」是社工者或機構,為了滿足案主之需求、福利及提昇社會功能之目標,在社工的專業知識、技術、價值引導下,運用其助人能力,直接影響或干涉任何層次的案主系統(個人、家庭、團體、社區),所採取的具體行動,以嘗試達到目標導向的改變歷程及成果產出。干預策略(intervention strategies)在美國社工百科全書(19th)中,定義為一個個人或團體對另一個個人或團體,運用周密謹慎的設計及執行的程序,以達到長期改變的目標,特別強調長期的概念及最終目標(Rose,1995)。干預計畫(planning for intervention)則是策略的表現,而策略則是為達到選定目標(designated goals)的規劃。社工干預的概念內涵   現將社工干預的重要概念,分為:「強調專業知識理論基礎」、「預估影響干預,干預呈現在處遇計畫」、「強調「人-環境」的社會系統」、「實證研究為基礎 」、「案主參與」、「多層次干預」、「多重干預策略」、「社工干預範圍」、「發展實務引導」等九方面討論如下: 社工干預強調專業知識基礎   臨床社工者通常都很難去說明自己在實務領域上所運用的理論架構,甚至可能聲稱在畢業之後就將理論丟掉了。但是事實上,所有社工都在理論假設基礎上執行實務工作,不論他是否有意識到(Howe,1987:17;Munro,1998:6;引自Healy,2005)。有效的社工實務整合相關價值、知識、技術,以協助特殊脈絡中的個案問題(Locke, Garrison Winship,1998)。Barlett(1970)在社工的共同基礎(The Common Base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一書中所強調社工實施的基礎(詳見圖 1),以至於Siporin(1975)進一步擴大成為社工實施的模型,都受到價值及知識體系的影響圖 3)。 圖 1 社工的共同基礎(資料來源:Barlett(1970) The Common Base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p.82;引自林萬億(2003:179))  Healy(2005)發展社工動力模式,認為制度脈絡、正式專業基礎、目標及實務工作的架構間交互影響(參見圖 2)。社工是一種嚴重受到歷史、地理及制度脈絡所影響的專業,因此,社工者都長期與他人不斷的在「正式專業基礎」(工作價值、理論等)上,就工作目標、案主、受雇機構、社會互動等方向進行磋商,並且積極理解實務環境需求,以雕塑及調整機構脈絡。理論架構引導我們決定介入焦點,並對焦點問題採取不同觀點、目標及社工實務過程。而「制度脈絡」係指受到專業理論、哲學、概念影響下的法律、公共與組織政策及被公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