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玉文化.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教与玉文化 江南 中国古代的玉器,是华夏文明一颗神秘而 的所谓“瑞玉”及“饰玉”,另外还有数量很多的 璀灿的明珠,在世界玉雕工艺史上占有相当的 葬玉或其它工艺装饰品。 地位。先秦、秦汉时期,统治阶级的祭祀、封爵、 礼玉制度体现的是以宗法封建为基础的 聘问、婚丧、居处、养生乃至起军旅、治兵守等 礼法、礼仪、礼俗等等;佩玉制度体现的是维护 都离不开形形色色的玉,田野考古发现的这一 等级制度的道德规范和仪节。礼玉在我国出现 时期的玉器实物也非常多。然而,到了魏晋六 得相当早(良渚文化为数众多的琮、璧都是礼 朝,史籍用玉的记载却几乎成了一片空白,田 玉),佩玉同人的道德修养、行为举止联系起 野考古也反映这一时期“玉器出土极少,发展 来,在《诗经》时代也已开始,只不过到汉代儒 面貌不甚明朗”。是什么原因使在中国文化史 学鼎盛时期才形成了系统的、从组合到发声都 上具有重要价值的玉器在四五百年的时间里 有严格规定的理论体系。它的主要目的是让佩 几乎销声匿迹?经过研究和思考,我们发现:魏 带者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进退揖让完全中规中 晋六朝,儒家礼玉制度日渐衰落,但道教的“贵 矩上,使“非辟之心无自入”,“对内心的冲动和 生”、“贵术”的用玉思想却继承了先秦玉文化 不平静进行克制”,在道德修养和行为举止上 的传统精神。它以一种隐形文化的形态出现, “温其如玉”,“克己复礼”。 使中国玉文化的传统虽处低潮而不至中断,其 文质彬彬的佩玉制度,在礼制隆兴的太平 实质是由于社会大背景的变化而引起了玉文 盛世是颇有文彩而具教化意义的,然而在军阀 化功能的转化。 混战、弱肉强食的乱世,就只能作为一纸故事 留待人们去回味。三国时期,随着东汉帝国的 一 、 礼玉制度的衰落 崩溃和儒家以“不周世用”而式微,这套传统的 与道教用玉制度的兴起 仪式、仪节实际上已经变得苍白而没有生命力 了。黄初三年(222),魏文帝曹丕鉴于盗墓之风 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和使用极早。在距今 盛行,“汉氏诸陵无不发掘,乃至烧取玉匣金 约5500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玉器的制造和 缕,骸骨并尽”(《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下令 使用即已进入繁荣的时期——有的学者甚至 禁止使用随葬的金缕玉衣,以杜绝奢糜和盗墓 认为中国历史上曾经历过一个“玉器时代”。商 之风,这实际』=是以政府的命令改变过去的礼 周而后,礼乐制度的兴盛和传统用玉习俗的结 制成法。魏晋而后,“为儒者盖寡,”玄风蔚庶, 合,形成了中国古代特有的礼玉制度。战国秦 士人以放达为高,名教纲常被豁达之士视为 汉时期,礼玉制度进一步和儒家宗法,伦理、道 “樊笼”,这就使礼玉、佩玉制度更加衰坏而陷 德观念结合起来,使玉器在社会礼仪和日常生 入困境。加上朝代更替频繁、少数民族文化和 活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目前考古大量发现 汉本土文化的冲击、连年战争以及由此引起的 的琮、璧、圭、璋、璜、环等,大都是汉或汉以前 通往西域贸易道路的断绝,玉料稀少(优质玉 ◇45◇ 多产于今新疆和阗),就使得魏晋南北朝礼制 二、道教的用玉思想 用玉较之两汉大幅度减少。一是大型玉礼器和 成组玉佩饰数量锐减,几乎绝迹;再则玉质和 在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中国人 玉雕工艺也较粗,技法上缺少创新。田野考古 信奉比较普遍的四大宗教中,只有道教是我国 说这一时期“玉器出土极少,发展面貌不甚明 土生土长的宗教,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因而 朗”,主要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 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与其它三教迥然有 儒家用玉制度的衰落并不等于中国传统 别。 玉文化的衰亡。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转而成 道教的用玉思想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 为中国玉文化的主要传承载体。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