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查尔酮合酶基因和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ocVIP

红松查尔酮合酶基因和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松查尔酮合酶基因和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oc

  红松查尔酮合酶基因和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第 1 章 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红松是松科松属的半阳性树种,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红松树龄长,耐寒,易受风倒,生殖缓慢,树高能达到 25 米以上[2]。红松作为红松阔叶林中的优势树种,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此外,在日本、朝鲜、俄罗斯也有少量分布。吉林境内的红松主要分布在长白山,一般在海拔 600-1300 米之间[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原始红松阔叶林有 4.07 万hm2[4]。据多年统计,我国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每年的红松产量为 3 万吨左右[5]。红松树干粗壮,是天然的栋梁之材,其不易开裂弯曲、耐水、油漆性能良好且易干燥、加工性能良好的特点,使红松木材作为优良的工业建筑用材,广泛用于建筑、家具等诸多领域,同时红松还是吉林省的主要造林树种[6]。林木功能基因的研究已成为植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RNA 干扰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是林木功能基因研究的重要手段。杨树的基因组较小,基因组测序已完成,杨树已被作为模式林木树种应用于木材的形成、抗逆性遗传改良等方面的研究[7]。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自身产生的一类对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的酚类化合物[8]。它们在红松中分布广泛,在红松所有器官中都检测到黄酮类化合物的存在[9]。黄酮类化合物参与了包括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在内的很多生理活动[10]。它们在植物抗紫外辐射,抗氧化,雄性不育和防御病原菌侵染中发挥重要作用[11]。黄酮类化合物还能为花、果实等器官提供色素,从而影响植物花色[12]。黄酮类化合物对人体也有很多益处。它们能抗癌[13],抗肿瘤[14],增强免疫力,抵抗辐射等。黄酮类化合物保健功能的开发已经受到重视[15]。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是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中重要的聚酮合成酶[16]。截至目前,已有数百种植物的 CHS 基因被克隆出来,但松科植物关于 CHS 基因的研究却很少,仅有马尾松、海岸松、辐射松和北美乔松等 CHS 基因的完整 cDNA 序列被扩增出来。因此研究红松 CHS 基因能为其他松树 CHS 基因的研究提供参考,也有助于了解其在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中的调控机制。本研究以红松作为材料,克隆了红松 CHS 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为运用基因工程手段改良红松品种,提高红松抗病抗逆性做了铺垫。 1.2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自身产生的一类对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的酚类化合物。黄烷核,即 C6- C3- C6 结构(图 1.1)构成了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由于连接的官能团、连接位置等不同,黄酮类化合物在以 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的基础上分为二氢黄酮醇类(flavanonols),异黄酮类(isoflavones),黄酮类(flavones),花青素类(anthocyanidins),黄酮醇类(flavonols),黄烷类(flavans),黄烷酮类(flavanones)等[24]。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步骤已研究清楚[25]。丙二酸途径生成的丙二酰辅酶 A 和苯丙氨酸代谢途径生成的香豆酰辅酶 A 是黄酮类化合物的直接前体[26]。这两种前体在查尔酮合成酶和查尔酮异构酶的逐步催化下,生成黄烷酮。黄烷酮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成三个分支,最终分别生成异黄酮类、黄酮类、花青素等次级代谢产物[27](图 1.2)。第一个分支,黄酮合成酶以黄烷酮为底物,生成黄酮。迄今为止,仅在荷兰芹等少数植物中发现黄酮合成酶[28]。第二个分支生成了二氢黄酮醇。此过程是在黄酮烷-3-羟化酶作用下完成。二氢黄酮醇的降解分成两个途径,分别生成黄酮醇和花青素。第三个分支,异黄酮合成酶以黄烷酮为底物,生成异黄酮。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在所有器官中都检测到黄酮类化合物的存在。黄酮类化合物参与了包括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在内的很多生理活动[29]。黄酮类化合物对人体有很多益处。它们能抗癌,抗肿瘤,抗辐射等。黄酮类化合物的保健功能的开发已经受到重视。 第 2 章 红松 CHS 与 CCR 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2.1 引言 本章主要内容: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红松总RNA,将红松总RNA反转录形成cDNA。参照 GenBank 上已公布的红松近源物种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引物。以红松 cDNA 为模板,分别克隆了 CHS 和 CCR 基因,并进一步纯化。CHS 和 CCR 基因分别与 pMD-18T 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 pMD-18T-CHS 和 pMD-18T-CCR,并转化到 E. coli JM109 感受态细胞中。通过菌落 PCR 鉴定,筛选出阳性克隆菌进行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