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玉米种植小史.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6):169~170 HeilongjiangAgriculturalSciences 中图分类号:$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2767(2008)06—0169—02 黑龙江玉米种植小史 杨金兰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哈尔滨 150086) 1 玉米的起源、传播 2 新 中国成立前黑龙江玉米 生产 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陆。玉米传人我国的时间和 (1949年 以前) 渠道缺乏明确记载 ,迄今不能做 出最后肯定的结论。 东北地区因气候寒冷,农业开发较晚,农作物种 万国鼎根据各省文献记载推 断:玉米是在 16世纪 类较少 ,主要为大豆 、高粱 ,引种玉米 的时期偏晚。 初 ,经由海路传人我 国沿海和近海各省的。玉米首 清代放垦后 ,随着河北、山东等地大批流民迁徒关 先 由陆路传人之说,与事实不符[1]。陈树平认为玉 外,他们把玉米作为随身携带的粮食或供作种子 。 米大概是通过三条渠道传人我国的:一是 由海路传 新垦殖的东北辽阔平原 ,土壤肥沃 ,雨热 同期 ,很适 到东南沿海各省然后传人 内地 ,大约在嘉靖年 间。 宜玉米生长 。移垦农民种植玉米主要采用撂荒和轮 一 是由西北陆路传人陕甘地区,甘肃玉米可能是经 荒休 闲,依靠 自然肥力,耕作粗放,玉米产量 比高 由波斯或 中亚西亚传人 的,也就是说 的丝绸之路 。 粱低 。 一 是 由西南陆路传人,最早见于嘉靖四十二年 《大理 陈淑平报道 :至于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始于何时 府志》[2]。咸金山将玉米传人我 国的途径归纳为三 何地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吉林、黑龙江两省到 目前 条:一是西北陆路传人,先 由西班牙传到麦加,再由 为止,尚未见有关鸦片战争前的种植记载[2]。据文 麦加经中亚细亚的丝绸之路传人我国西北地区。二 献记载清同治初年,在拉林河两岸就有玉米田,但种 是西南陆路传入 ,先由欧洲传人印度缅甸,再传人我 植面积较少,产量也很低。咸金山将 16~20世纪各 国西南地区。三是东南海路传人,先 由欧洲传人东 省通志,府志,乡土志中记载玉米种植时间分期列 南亚,经 中国商人或葡萄牙人 由海路传人我 国东南 表 ,记录不同时期各省方志记载玉米次数 。黑龙江 沿海地区。认为玉米传人我国的渠道应是通过这三 省从清代同治时期(1868~1938年)开始有记载,记 条途径实现的[3]。向安强认为对中国玉米栽培史前 载 42次 ,是最晚有记载 的少数几个省之一 (仅有黑 人作 了大量研究工作 ,然而玉米是 中国原生植物还 龙江、青海 、西藏)。黑龙江省晚于吉林省 ,在清嘉庆 是 引种作物 ,其在本土栽培的历史或引种传人 中国 年 (1796~1861年)开始有记载 1次 ,辽宁省始记见 的时间及途径等至今还是未有公论有待继续研究的 于清顺治 (1644~1722年)[3]。黑龙江玉米到民国 课题 。在系统述评前人研究所得 出的诸多观点后 , 初期 ,已成为当时五大作物之一 。1922~1931年玉 认为 中国也是玉米原产地之一 ,而 国外玉米 的传人 米种植面积 占五大作物种植面积的7.3 ~7.7 。 则是多渠道的[4]。 东北沦陷时期 ,玉米面积逐渐增加 ,1941年 9O.2万 咸金 山认为玉米在国内的传播大致可分为三个 hm ,至 1945年发展到 133.7万 hm。,总产 178.1 阶段 ,明代中叶至 明末 ,全 国仅有半数省份栽培玉 万 t[6]。据 1948年 《农村统计手册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