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历史变迁.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乐器历史变迁

古钢琴的历史变迁 ;     1 锲槌键琴/击弦古钢琴      管风琴是最早的键盘乐器,在公元前3世纪就已经有了。但作为带琴弦的键盘乐器,锲槌键琴算得上最早的。这种乐器到底由何人发明,已无从考证。根据文献记载,应该是14世纪末期就有了这种乐器:在1404年的一首寓言诗《爱情的规则》中第一次提到了“锲槌键琴”。1425年德国明登教堂保存的祭台雕刻画上同时出现了击弦古钢琴和拨弦古钢琴;1426年从勃艮第交换到费拉拉的尼科洛·德斯特宫廷的乐器之中就包括了一种称为古钢琴的乐器:1440年的魏玛奇书中也有关于锲槌键琴演奏的绘画,而同年亨里克斯·阿尔诺绘制的关于乐器制作的手稿中,描述了一些带弦的键盘乐器并详细叙述了它们的机理。但是这些早期的乐器已经遗失。现存最早的锲槌键琴是于1543年所制,现收藏于德国莱比锡大学的乐器博物馆。   这种乐器的外形像一个长方形的箱子,可以随身携带,放在桌子上演奏。打开琴盖,琴弦横向排列,键盘与之垂直。在每个琴键的末端有一个小铜块,按动琴键,小铜块就击响琴弦。最初是多个琴键使用一根琴弦,即在一根琴弦上可以演奏多个音,这是由于琴弦的方向与键盘垂直,在不同的键盘上弹奏,键盘上附设的装置可以使琴弦以不同的长度振动,从而改变音高,类似于吉他和琉特琴的“品位”。这种通过改变弦长比例改变音高的发音方式可以在很多弦乐器上发现,例如琉特琴、吉他、小提琴等,其原理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独弦琴。它是公元前6世纪由毕达格拉斯创制的,主要用于审度音律和研究乐理之用。其外形与发音原理简单:长方形的共鸣箱上张着一根琴弦,弦下边有可以移动的琴马,用手指甲或拨子拨弦就可发音,移动琴马则改变音高。因此可以说,独弦琴是锲槌键琴的始祖。1700年以后,锲槌键琴发展成为一音一弦,以便能够演奏音阶和和弦,有些琴甚至在某些音上有两到三根弦,以增加音量。   锲槌键琴的音域为3至5个八度,键盘比现在的标准钢琴琴键窄,触键轻且浅,发音柔和优美,但较单薄。金属片击弦,在音发出之后与琴弦接触在一起,因此可以在触键后改变手指的压力,发出像小提琴揉弦似的音响或人声的颤音,形成一种奇妙的演奏技巧“震颤”,适合表现优美的旋律。但是其缺点是音量太小,只适合于在客厅或小型沙龙里演奏,观众围坐在周围,安静地欣赏。今天看来,演奏与欣赏锲槌键琴的音乐似乎类似于中国的古琴音乐。在十六七世纪,锲槌键琴是西欧最受欢迎的乐器。但由于它音量太小,功能不够,在17世纪下半叶开始逐渐让位于羽管键琴,极少出现在公众场合了。唯独德国人对能够表现细腻变化的锲槌键琴情有独钟,一直使用到18世纪末期。 ;2 羽管键琴族/拨弦古钢琴 ;古筝艺术的历史变迁 ? ? ? 古筝是中国最古老弹弦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盛行於陕西和甘肃一带。公元前237年李 斯上书秦始皇时,曾如此描述当时民间筝歌场面:“夫击瓮叩 ,弹筝搏 而歌乎鸣鸣,快耳目者,真 秦之声也。” 之后,筝常因此被称为“秦筝。 据古文献记载,筝最早为“五弦筑身也”,一般认为筝是由早期的五弦发展为汉代十二弦,进而为隋唐 十三弦筝,明代增至十四,十五弦,到近代才出现了十六弦乃至现代的二十一至二十六弦筝。 近年江西贵溪 春秋崖坟群出土了俩张十三弦筝,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表明古筝早已传入中国南部。可见十三弦筝并非 产生于十二弦筝之后,而是早就与之并存。 早期筝的表演形式主要是弹唱的筝歌。随着汉代相和歌的兴起,古筝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并逐步 发展为六七种丝竹乐器耕相迭奏,歌手击节唱和的形式。 十三弦筝在唐代得到了充分发展。; 二胡的历史变迁;?一、二胡名称形制的发展演变?   ? ?二胡作为我国一种古老的民族拉弦乐器,其前身是隋唐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奚族”使用的一种用竹片夹在两弦之间磨擦而发音的乐器,因为奚人所用故称“奚琴”。宋代陈旸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该书所载的乐器多为唐人传物,基本形制是竹杆、竹轸、竹筒,二弦系于琴轸的大头处,没有千斤,用一竹片夹于二弦间拉奏。“两弦间以竹片轧之”,已初步显示出古代拉弦乐器的基本雏形,也拉开了二胡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步形成和发展演变的先河。? 唐宋时期,“奚琴”又常被称作“稽琴”。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在《宴荣山人池亭诗》中有“竹引稽琴入,花邀带客过”之句。之所以将“奚琴“改称为“稽琴”,据《晋书·稽康传》所载:“稽康本姓奚,后居稽山之侧,因改姓稽。奚字多有奴仆之意,又以名不雅似,故宋人多用稽琴之名”。同时,随着奚琴由北方向中原地区逐步流传,由于古代黄河以南地区的汉族习惯将边疆少数民族统称为胡人,因此,唐代也将这种发端于奚族的拉弦乐器称为“胡琴”。唐代边塞诗人岑参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