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称东西”俗语源浅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物称东西”俗语源浅探

“物称东西”俗语源浅探“东”、“西”本为方位名词,为何结合到了一起泛指各种事物呢?从古至今不少人对个中缘由表示了浓厚的兴趣,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诸如春始秋成说、南火北水说、东京西京说等达九种以上。由于这些说法都是人们根据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与民间传闻的联想,将两种事物联系起来试图解释社会上广泛流传的俗语得义之由,俗语词“东西”之语源即此,所以我们这里探讨的就是它的俗语源。受其历史时代的局限,这些俗语源的联想不一定都正确,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反映,它们还是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不妨将它们一一罗列,以飨读者。 1.春始秋成说。此说源自明代张叔行。其《雅俗稽言》卷十三曰:“或曰万物始于春而成于秋。春,木,震位,东也;秋,金,兑位,西也。故曰东西。”后来清人顾雪亭有东作西成说,实为此说的翻版。 2.南火北水说。此说源自明代周延儒。《通俗编》卷二十六曰:“延儒曰:南方火北方水,昏夜叩人之门求水火,无弗与者,此不待交易。故但言买东西而不及南北。”大意是南代表火,北代表水,若在黄昏做晚饭的时候向别人借水借火,没有不给的,这“给”不能叫交易,因此交易物只能叫东西了。此说的变式为东木西金说,见于逸闻野史。即东代表木,西代表金。木、金可以放在篮子里,而火、水不能用篮子装。所以物称东西,不称南北。 3.东京西京说。此说源自清人龚炜。其《巢林笔谈续编》曰:“愚以此语定起东汉,其时都市之盛侈陈东、西两京。俗语买东买西,言及卖买者非东即西,沿习日久,遂以东西为货物潜身。”意为东汉时期,人们要货物总是去东京(洛阳)或西京(长安),久而久之,“东西”二字成了货物的代名词。 4.四方约言说。此说源自清人梁章矩。其《(浪迹丛谈)续谈》卷七“东西”条曰:“物产四方而约举东西,正犹史记四时而言春秋耳。” 5.东洋西洋说。见于陈江《“买东西”考》(《历史研究》1996年第6期)。大意是“东西”本为明嘉、万年间地区(东南沿海)、行业(海外贸易)方言,与东、西洋舶来品有关,后经过发展,融入汉民族语言文字系统,遂成为日用语。 6.地方代物产说。见于徐时仪《〈“买东西”考〉献疑》(《历史研究》1998年第2期)。徐时仪认为,“买东西一词由指买卖于东市西市,而泛指买卖于四方,进而又指买卖四方的物产。东西一词则由买卖四方物产的专称,而泛指一般的物品,进而又成为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之通称”。 7.东市西市说。见于任筱萌《“东西”指称万物的由来及其流变》(《汉字文化》1999年第1期)。任筱萌认为,“东西组合在一起表示世间万物应起始于唐,来源于唐代都城长安的东市和西市”。 8.字形分析说。现代有些古文字学者认为,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东”字像是一个无底的大口袋,里边盛放物品,两端用绳子结扎起来,实际上是“橐”的本字,后来“东”字被借去作为表示方位的字。“西”字在小篆里左下方是个鸟巢,巢里卧着一只鸟,是“栖”的本字,本义是鸟儿栖息在巢里。因为鸟儿归巢在太阳西落之时,“西”就被借去表示日落的方位,“东”“西”本有指称“物”的含义,与《说文》迥然有别。 9.古人生活习惯说。张舜徽先生在《清人笔记条辨》六卷说:“谓物为东西,其来已远,实与古代建造房屋之向背有关。古人造屋皆南向”,“极南临海,则转而向北矣”,“户既南向,则田园悉在其前”,“人若出门,则惟东西行耳。日用之物,苟有求于外,非往东则往西,谓之买东西,犹云东西买也。遂相率以东西二字为物之代称,至今用之”。 上述种种说法表现了人们对“东西”一词得义之由的兴趣,由于各种因素,有些联想难免牵强附会,这是不能责之过苛的,毕竟它们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社会风俗和生活。在他们对“东西”的俗语源探讨中,这样两点应该是可以确定的: 第一,“东西”更多是使用在口语中。这在明代就已被人指出。明?《?旃?言》曰:“世称钱物曰东西,称男子曰南北。于好男子无钱使者,辄咤曰好南北,无东西云。意盖乡语相传有自来矣。” 第二,“东西”一词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公羊传有“君若赘旒然”之说。汉“旒旗旒赘,系属之辞,若今俗名就婿为赘婿矣。以?旒喻者,为下所执持东西。”疏云:“就婿为赘婿,亦是妻所持挈,故名之云尔。”此“东西”显然是物之意。 从俗语源的角度来探讨“物称东西”的由来,笔者认为,还有一个更带有历史文化背景的说法。那就是来源于西汉时的“私东”一词。《史记》、《汉书》都有“私东”,有时也作“西东”。《索隐》云:“《汉书》亦有私东。应邵曰:仕诸侯为私。时天子居长安,诸王悉在关东,小人怵然内迫私家,乐仕诸侯,故云怵迫私东。李奇曰:私多作西者,言东西趋利也。”(《二十五史为汉时,人们为了追逐物质利益都乐于去给诸侯做事,这在当时叫“私”,由于诸侯都位于天子所在都城的东方,因此称做“私东”,“私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