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约束、利益博弈与农村信用社改革.pdfVIP

制度约束、利益博弈与农村信用社改革.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制度约束、利益博弈与农村信用社改革

2005年第5期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No.52005 0FHENANINsTl711JTE0FFINANcIALMANAGEMENT SerialN0.125 总第125期 JOURNAL 【金融理论】 制度约束\利益博弈与农村信用社改革 王桂堂 (河南财经学院财金系,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我国农信社体制的变迁与发展,是数十年来各种社会经济问题的集中反映,也是制度约束的必然结果,由 此构成了中国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问题的艰巨性与复杂性。从利益博弈的角度分析,每一轮农信社体制的改革都 将引发一场利益关系的博弈,博弈的均衡点就是此轮改革的结局。希望在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框架之内解决农村金 融服务体系的全部或大部分问题是不切实际的。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利益博弈;制度安排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796(2005)05一0042—04 系”,“赋予地方更大的金融发展空间”等。然而,从 引言 另一个角度看,也足以说明,重构我国农村金融制度 自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以来,我的艰巨性比我们想象的远复杂得多,农信社改革过 国农村信用社进入了新的一轮体制变革时期,至今 程中许许多多的矛盾依然无法回避。为此,有学者 已近8年。尽管全面评价此次变革的绩效为时尚 认为:中国农村金融问题还没有破题(温铁军, 早,但从目前农信社改革过程中所反映的一些倾向 2004)。此观点虽有所偏激,但至少说明我国农信社 性问题来看,值得关注。根据1996年《国务院关于制度改革依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之中,现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 有的理论及既往改革实践还无法为我国农信社未来 重点是恢复农村信用社的合作性质”,“改革的核心 的发展指明一条“康庄大道”。然而,我们并不能因 是把农村信用社逐步改由农民入股,由社员民主管 为农信社体制改革的艰巨性就放弃或延缓其改革, 理、主要为人股社员服务的合作性金融组织”。以上 因为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体制已经严重地制约着农 表述,可以说是政府对改革目标的一种预期。然而, 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引发“三农问题”的重要 从改革的具体推进过程来看,还无法得出农信社体 诱因。尽管从形式上看,农信社改革的炙热化程度 制愈来愈趋近上述预期目标的结论。2003年,国务似乎不及国有银行,然而从其重要性来看,前者的影 院审批通过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对 响丝毫不亚于后者。因此,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同样 农信社的改革目标做了新的表述:“农村信用社的发 应当成为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展目标是逐步成为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 组织入股,服务三农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与前 一、历史回顾:既往改革的制度约束 面的表述相比,其形式上的差异为:后者以“社区 以新中国的建立为起点,我国农村信用社体制 性”取代前者的“合作性”;更为耐人寻味的是,后者 增加了农信社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的补充。对 此,我们可以给出各种各样的诠释,例如:“全面推进 农信社体制改革”,“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机构体 段。如果对农村金融体系的变迁作进一步的观察, ①对于信用社所经历的历史阶段的划分,学术界观点不尽相同,本文只是采纳了其中的一种观点。参见:李树生:《合作金融》,中国经济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