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课件(旧人教版选修二).ppt

地理: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课件(旧人教版选修二).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理: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课件(旧人教版选修二)

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目录 课文导读 课文内容 课后活动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比较分析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 分析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分布 学习重点难点 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影响划分的因素和主要经济差异 各经济地带的范围组成、经济差异的原因 学习指导 充分运用中国政区图识记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包括的省、市、自治区 通过图表分析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城市、沿海6个经济开放区以及长江沿岸5个开放城市等,并落实到中国地图上 返回 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 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依照各省级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把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图1.9)。 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图1.9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其次, 西部较落后。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 1999年,东部国内生产总值占了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相当于中部的1.9倍、西部的2.4倍。(表1.1) 地带 国内生产总值(%) 人口总量(%) 人均GDP(元) 东部 59 41.1 10089 中部 27 35.7 5407 西部 13 23.2 4217 表1.1 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水平比较(1999年) 东部最快, 中部次之, 西部较慢。 经济发展速度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部地带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大于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有所扩大(图1.10)。 图1.10 三个地带GDP的增长 自然原因 气候差异 东部: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地势低平,比较有利于开发利用。 中西部:多属干旱区或高寒区,海拔较高, 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 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地理区位差异 东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性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 中西部:距海较远,长期处于比较闭塞的状态。 社会和经济原因 19世纪40年代以后,我国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 20世纪30年代,在抗日战争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近代工业才一度出现向西推移的趋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还主要集中在东部的长江的三角洲、辽宁、天津、青岛、广州等沿海地区和中部的武汉、太原等地。 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三产业比重都在35%以上,远大于第一产业。 而中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仍相对较高,经济发展相对迟缓。 (图1.11) 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是从东部沿海地带开始的。这使得东部地带得以依据有利的区位和政策优势,首先接受海外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图1.12) 东部 中西部 四个经济特区 1980 14个沿海开放城市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沿海经济开放区 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经济开放区 海南岛经济特区 七个沿边省区的省会、首府 11个内陆省会城市 13个边境开放城市 长江沿岸5个开放城市 上海浦东 1984 1988 1990 1986 1992 返回 课后活动 我国的改革开放为什么首先从东部起步? 包装设计 / cek463uip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