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梁实秋《雅舍谈吃》应用诙谐幽默语言风格表达思乡情.docVIP

浅议梁实秋《雅舍谈吃》应用诙谐幽默语言风格表达思乡情.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梁实秋《雅舍谈吃》应用诙谐幽默语言风格表达思乡情

浅议梁实秋《雅舍谈吃》应用诙谐幽默语言风格表达思乡情【摘要】梁实秋的《雅舍谈吃》被人视为休闲散文的精品,读之深沉隽永,耐人寻味,其间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蕴蓄着浓郁的思乡情。一些司空见惯的家常菜,一些家乡的小吃,不仅流溢出无比美妙的味道,更成为他思乡借代的对象。这些散文,在平淡中见浓郁,于叙事中现真情。 【关键词】梁实秋;诙谐幽默;思乡情 笔耕长达半个世纪的一代散文大师梁实秋先生,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独成一家。他的散文善于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入木三分地闲谈着生活的点滴。从中体味出一种旷达超脱的情怀,让人感悟到人生以淡为美,以清为乐的乐趣。 “雅舍”系列,是使梁实秋获得散文大家声誉的代表作。《雅舍谈吃》更是被人视为休闲、性灵散文的精品,读来精致典雅,耐人寻味。饮食人人所需,美食美味亦人之所爱。一般作家谈吃讲美食的文章里有名厨佳肴,有街头巷尾的零食小吃,有童年丰美的家乡饭,有自制的特色美味,往往却仅限于此。将生活情趣、人生沧桑巧妙地纳入其中,还属梁实秋《雅舍谈吃》。他在品评美味的过程中,时时寄托思故土、怀故人的真挚感情,包涵着那一代人的忧患情怀、民族意识及归依祖国的文化精神。正如梁实秋所说:“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聊为快意,过屠门而大嚼。”[1]于是,梁实秋的笔调里“容纳百川”,流溢出无比美妙的味道,让人感到自然、真实、舒适。 《雅舍谈吃》诙谐的文字中,大体可以看出梁实秋当年的兴趣与性格,喜欢读书、写作,注意观察和思考,性格开朗而幽默。他接受的传统文化“以善为本”的思想,儒家名人入世近俗而不伤雅的幽默品格影响着他的情感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使他把具有普遍意义的现代泛爱意识和宽厚仁慈的理性精神,作为散文创作的美学追求。所谓“雅”幽默,应当就是一种与“俗”幽默相对的高品位幽默,一种与大众化、世俗化、平民化的“市民幽默”相对的“贵族幽默”。[2] 这也就是写《雅舍谈吃》文风的要旨:雅致。雅致本于学养,也不离性情,可以说雅人才有深致。于是文中随处点缀的幽默,恰好用以抵斥了种种不雅的成分,可谓相反而相成。当然雅与俗的内容在变,但作为一种风格的衡量,则变中又可见出不变来。而雅致贯穿于作者的写作中,已是一个总主题了。尽管作者谈吃,在滋味上说是偏于浓的,但也不碍于雅。同样,不雅致也不尽表现于吃相上,比如洋相百出之类。那么何为雅,或许就是人生要吃饭,但却不只是为了吃饭。吃不仅仅是填饱肚子,还要吃出一种雅致,那就要谐和起文化与性情来。 《雅舍谈吃》开卷第一篇曰《西施舌》,文章先引郁达夫的品评:“《闽小记》里所谈西施舌,不知道是否指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且鲜,以鸡汤煮得适宜,长圆的蚌肉,实在是色香味俱佳的神品”。继引清人张焘《津门杂记》中咏西施舌的一首诗:“灯火楼台一望开,放杯那惜倒金,朝来饱啖西施舌,不负津门鼓棹来。”接下来写自己在青岛顺兴楼席上第一次吃“西施舌”时的情景:“一大碗清汤,浮着一层尖尖的白白的东西,初不知为何物,主人曰是乃西施舌,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软的感觉,尝试之下果然名不虚传,但觉未免唐突西施”。文末乃感喟道“高汤氽西施舌,盖仅取其舌状之水管部分。郁氏盛誉西施舌之色香味形,整个西施舌则形实不雅,岂不有负其名?”全文不过五六百字,专记一事,信手拈来,涉笔成趣,似不经意,从容出之的真正幽默。 幽默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敏锐感受机智表现的主观才能。“幽默感是一个作家的可贵禀赋,中国有幽默感的作家不多。”幽默的情调是梁实秋轻松的表达方式。而文中聚焦的人生情趣,生活中的细节琐事信手拈来,却选取新奇的角度,巧妙地挖掘闪烁智慧灵光的细微之处。他写《笋》,清、鲜、嫩,莫过于此物也;写面条,“味在汤里而面条寡味,应该是汤在面里然后才有味”。这“汤在里面”,意味无穷。写《蟹》更叫绝:“一只蟹脚八两酒,”是河蟹,不是海蟹!最擅长用调侃轻松的语调,将描写对象以讲故事拉家常的口吻向你娓娓道来,既犀利辛辣又幽默风趣的笔法往往让人哭笑不得,却紧紧揪着读者的心。而梁氏学大思深,为人平和冲淡,为文亦从容裕如,举重若轻,有大家气度。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林语堂虽然被称为幽默大师,但以风格而论,二人的幽默感却有着不同的路数。梁实秋的散文,机智闪烁,谐趣生动,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而丝毫不堕俗趣。司马长风认为:“林语堂号称幽默大师,而他只是幽默小品的提倡者,其幽默才能并不突出。在现代散文家中,论幽默的才能,首推梁实秋,其次是钱钟书。”[3] 梁实秋的饮食散文中我们还能体会到蕴育其中的那种充满乐趣的生活情怀。在《雅舍谈吃“人吃,是为了活着;人活着,不是为了吃。所以孟子说: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从失大也。专恣口腹之欲,因而失大,所以被人轻视。但是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这个小不是绝对不可以谈的,只是不要仅仅成为饮食之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