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诗歌鉴赏及生活体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诗歌鉴赏及生活体验

浅议诗歌鉴赏及生活体验诗歌鉴赏是考试的“常客”,但也是学生颇感头疼的部分。每次分析诗歌鉴赏题的时候,老师总是会从各种各样的鉴赏方法上人手进行鉴赏分析,但效果却不太明显。因为学生固然可以掌握很多的鉴赏技巧,然而,如果不能身临其境,没有真正领略诗歌的精髓,再多的技巧也会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得分自然也不会高。 笔者有一个切身的体会,每次读到好诗,不断吟咏并沉浸其中时,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设身诗人所处的环境,揣摩诗人细微的动作、表情,体悟诗人的情感,自然就明白了作者的情感。而这种情感也大都是人之常情,当我们身处相似的境况时。我们也往往会衍生出相似的情感来。至于解题。需要的就是把领悟到的内容填充到技巧的框架中罢了。但是,要真正读懂诗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其中就需要调动自己相关的各种生活体验。下面就谈谈如何调动自己的各种生活体验来“读懂”诗歌。 一、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 谈到这一点,很多同学会说自己根本没什么生活体验,更何况要体验多愁善感的诗人们的情感了。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尽管有限,但人的很多情感在不同人生阶段却是共通的,比如亲情,比如友情,比如对童年欢乐生活的怀念等。在中学阶段,大家已经具备了体会这些情感的生活基础,所以调动自己的相关生活经历,还是能读懂一些诗歌的。比如: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是一首描写山野孩子垂钓的小诗。在诗中,我们甚至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找一处池塘或溪流,尽管岸边生着长着潮湿的青苔,但仍旧随意地坐了上去,专心地等待鱼儿上钩,看到有人靠近,赶紧频频摇手,怕把鱼儿惊走了。 小诗很简单,再加上自己童年切身的生活体验,我们应该能想象出当时那位旁观的大人的表情与神态了,应该是充满慈爱与饶有兴趣的吧。这样一来,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判别出作者写这首诗的心情,肯定是闲适的,所以在把握情感方面肯定就不会出岔子了。再如: 舟中晓望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这真是一首令天台学生激动的诗歌。当看到“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这几句诗时,我们肯定会联想起石梁飞瀑上的横梁,那似神仙架设的石桥,急速飞下的湍急瀑布。据《太平寰宇记》引《启蒙注》说:“天台山去天不远,路经油溪水,深险清泠。前有石桥,路径不盈尺,长数十丈,下临绝涧,惟忘身然后能济。济者梯岩壁,援葛萝之茎,度得平路。见天台山蔚然绮秀,列双岭于青霄。上有琼楼、玉阙、天堂、碧林、醴泉、仙物毕具也”。所以只要联想到这些关于名山胜迹的奇妙传说加上我们切身的对天台旖旎风光的感受。我们就能体味到“天台访石桥”一句话中微带着兴奋与夸耀的口吻,感到作者的陶醉和神往。正因为诗人是这样陶然神往,眼前出现的一片霞光便引起他一个动人的猜想――“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朝霞映红的天际,是那样璀璨美丽,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吧!“坐看霞色晓”是一种怡然欣赏的态度,一个“疑”字又引起新的悬念,使篇中无余字而篇外有余韵,写出了旅途中对名山向往的心情,十分传神。 有了这样的体会之后,我们就不难体会孟浩然对这次天台旅行的向往之情了。至于试卷上的问题,在品味过程中,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解开了。又如: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这种情感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农村,有过农村生活体验的学生是一点也不陌生的。徜徉在田野里,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经过雨水的冲涤,空气中无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特别空旷开阔。这样体会之后。我们很容易就能理解诗歌的前两句所表现的意境了。第三句诗歌中的“明”和“出”字是作者的神来之笔,但若没有相关的生活体验的话还是挺难想象的。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却是再熟悉不过的景色了: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闪耀着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而最后一句,我们就更容易联想到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 所以,通过调动我们平时的生活经验,我们可以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描绘的诗歌意境,当然也更能轻巧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了。至于题目解答。自然就轻车驾熟了。 二、充分利用身边人的生活经验 当然在很多时候,作为中学生,的确难以理解一些成人的情感,毕竟这些情感的获得是需要生活的磨砺的,而观察或了解身边人的生活体验就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