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泛模型的风轮不平衡载荷控制-先进控制系统研究所概况.PDF

基于泛模型的风轮不平衡载荷控制-先进控制系统研究所概况.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泛模型的风轮不平衡载荷控制-先进控制系统研究所概况

第33卷第2期 太阳能学报 V01.33,No.2 2012年2月 ACTAENERGIAESOLARISSIN[CA Feb.,2012 文章编号:0254-0096(2012)02-0215-06 基于泛模型的风轮不平衡载荷控制 王晓东,姚兴佳 (沈阳工业大学,沈阳110023) 摘要:针对大型变速变桨风电机组风轮的非线性特征和难以建立精确模型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泛模型的风 轮不平衡载荷自适应控制器。根据传感器测量的叶根载荷,对3个叶片进行独立变桨控制,通过3个叶片的桨距 角差异来减小风轮的不平衡载荷。在此基础上,以双馈变速变桨机组为对象,通过仿真对该控制器进行了测试,结 果表明该方法用于减小风轮的不平衡载荷是可行且有效的。 关键词:风力发电;风电机组;载荷控制;变桨控制 中图分类号:TM315 文献标识码:A 荷与桨距角之间的非线性耦合问题。文献[4]中采 0 引 言 用多变量控制解决3个叶片桨距角和风轮载荷之间 由于风速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切变和湍流的影 的耦合问题,但控制器的设计需要精确的数学模型。 响,风作用在3个叶片上的力是不同的,机组时刻承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机型大都采取复合翼型的变桨距 受来自风轮的不平衡载荷。桨距角是机组运行过程 叶片,无法建立精确数学模型。 中的一个重要控制变量,通过调节桨距角不仅可以 自然界中风速的变化难以准确描述和预测,建立 调节风轮吸收的能量,也可以改变风轮乃至整个机 精确风轮气动模型也很困难,同时考虑到变桨叶片的 组承受的载荷¨1。 非线性特征,机组的风轮不平衡载荷控制可以看作一 为减少机组风轮的不平衡载荷,变桨距控制需 个难以建模的非线性系统控制问题。本文通过将非 满足以下要求: 线性系统动态折线化为泛模型,根据实时测量的叶根 1)保持风轮的最大风能利用率,风轮尽量多吸 弯矩设计了一种基于泛模型的自适应载荷控制方法, 收风能但不超过机组允许的范围; 同时对叶根载荷和风轮不平衡载荷进行控制。 2)尽量减少由风轮本身及风载荷引起的不平 1风轮不平衡载荷及相关坐标系‘ 衡载荷; 3)尽量保持转速和功率输出平稳。 作用在叶片上的载荷分为确定载荷和随机载荷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开展了减小载荷 两种,一般采取不同的方法对这两种载荷进行分 的变桨距控制算法研究。根据风轮的方位角进行周 析。确定载荷由轮毂高度、风速、转速、风剪切力 期性独立变桨距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减小 等决定,无法通过桨距角调节进行控制。随机载荷 风切变、塔影效应等确定因素引起的周期性不平衡 与叶片的方位角、湍流、桨距角及其变化等有密切 载荷拉J。通过风轮的方位角进行载荷控制属于开环 关系¨J。通过恰当的变桨距算法能够减小风轮的不 控制,方法简单,但无法对湍流和随机扰动产生的不 平衡载荷。 平衡载荷进行控制。在叶根安装载荷测量传感器, 风轮不平衡载荷可用轮毂所承受的弯矩来衡 通过坐标变换,将风轮的不平衡载荷分解到两个相 量。轮毂承受的弯矩会导致轮毂的碟形力矩和传动 互独立的方向,采用两个PID回路可以实现对叶片轴的弯曲力矩,进而影响轮毂、主轴乃至传动系统的 载荷的闭环控制[3]。但PID控制器很难处理风轮载疲劳载荷。轮毂弯矩主要来自叶根弯矩,由于轮毂 收藕日期:2010-07-29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A01A03);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F10-246-6-00) 通讯作者:王晓东(1978一),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策略方面的研究。wangxd7@so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