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狮吼记
试析《狮吼记#8226;跪池》喜剧特色摘 要: 明代著名剧作家汪廷讷的《狮吼记
关键词: 汪廷讷 《狮吼记 喜剧
《狮吼记》是明代剧作家汪廷讷的著名作品,其中的《跪池》一折更是昆曲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经典曲目。从整部戏来看,《狮吼记》是以“妒妇”为主题,“疗妒”为目的,带着作者强烈教化倾向的作品,但单看《跪池》,却是一出幽默诙谐、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喜剧作品。关于《狮吼记》中“妒”及“疗妒”主题学界已有了较为广泛的讨论,本文在此就不赘言,而着重考察《狮吼记
为什么《跪池》这短短的一折戏能在众多的喜剧作品中独树一帜而一直作为昆曲的经典保留剧目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这其实也就是这出戏独特喜剧特色的表现。
一、讲“分寸”
在我看来,这折戏有个非常大的特点,那就是很好地把握了“分寸”。这里说的“分寸”不是说这里所展现的事情是合情合理的、符合现实生活的真实的,相反,这出戏所写的事情正是因为违背了大家关于社会生活、伦理生活的一般认识,人物行为也比现实生活夸张才获得了巨大的喜剧效果。这里说的“分寸”其实是指作者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上把握了一个“度”。如果说违背常理、夸张表现是这出戏能成为一出成功喜剧作品的起点,而作者正是因为恰到好处地把握了这种“违背”、“夸张”的“度”,才能使这部作品在喜剧艺术上经由起点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具体说来,这出戏是“柳氏妒得有分寸,陈?怕得有分寸,东坡劝得有分寸,场面闹得有分寸”。在这出戏中,柳氏的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妒妇”,屡屡体罚丈夫还故意让其丢人,对苏东坡这样一个大学士、大文豪也丝毫不放在眼里。这样的柳氏不仅在当时是个“奇?”之人,就算在今天,我们也觉得不合适。但是作者没有一味地把柳氏这种“妒”和“悍”无限夸大,让柳氏成为一个令人心生厌恶的形象。《跪池》中的柳氏因妒而做出的事没有像《狮吼记》后面几出那样让人心生不快(如罚陈?顶灯、拿绳子系着陈?),更不像后来的一些小说、戏曲中的妒妇那样变成了“毒妇”,而且作者似乎也有意让柳氏展现不少优点来中和这种“妒”对其形象的贬低。柳氏年轻貌美、知书知礼,对丈夫有着很深的情感;柳氏一般不是无缘无故乱发脾气,通常都是事出有因――很大程度上和陈?的出尔反尔、品行不端有关。这就是妒得有“分寸”。再看陈?,他虽然怕柳氏,但也不是完全地唯唯诺诺,惶惶不可终日。柳氏要打他,他厚着脸皮求情;改成罚跪,他又要关上房门,他与柳氏不停地讨价还价,直到柳氏生气才罢。而且如果不局限于这一折戏,我们也可以有更多发现:《梳妆》一出中,陈?明知席间如果有妓自己会被柳氏打,还是决定“且顾眼下”,先去快活了再说――这其实都说明了陈?并不是没有底线地“怕老婆”。
而苏轼的“劝”更是劝得很“妙”:苏东坡一开始时义正词严训斥陈?怎可被妇人压制,并满怀信心地要为陈?“讨个公道”,但是柳氏要打他了,他却赶紧跳起来躲在椅子后,嘴里叫着:“季常不要放手。”不要让柳氏的棒子落在他身上。没过一会他又要去劝柳氏让陈?纳妾,刚说“季常今后……”,就被柳氏的气势一吓,改口说:“季常今后再不敢贪酒恋花了。”苏东坡本是带着大道理来好好劝柳氏改过,没想到屡屡被柳氏打断和威慑,他也没能带着他大丈夫的硬气劝到底,这的确是算得上“劝得有分寸”了。那么何谓“闹得有分寸呢”?与许多曲目相比,《跪池》算得上是一出热闹的戏――夫妻之间拉拉扯扯讨价还价;柳氏、陈?、苏轼之间吵吵闹闹追追打打――这些都足以说明此出戏的热闹程度。而且《跪池》的情节紧张、节奏紧凑,也在总体上增加了热闹的程度。但是我认为这出戏却没有一味地“闹”起来,而是控制在了一个“度”内。跟本剧中的《闹祠》一出相比,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个分寸。《闹祠》中人数中出场人物不断增多,最后竟达到六个人,这六个人不是吵就是打,实在是过于喧闹,在戏曲本子上尚且如此,我们可以想见这出戏在舞台上会多嘈杂。而《跪池》的人物只有三人,虽也有吵闹的部分,但是两生一旦却进退有度、有张有弛,使得这出戏虽然热闹却不显得烦乱。
为什么把握这种分寸能产生高超的喜剧效果呢?从题材上来说,悍妇性妒、丈夫怕妻、外人相劝无果(而其还是苏轼这种历史名人)因为与我们生活中一贯的认识相悖,本身就是很好的喜剧素材。但是,如果性妒发展成了狠毒、丑陋就只会令观者心生反感,甚至想要除之而后快,这就是愤怒的情感了。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但丈夫如果有点惧内,其实也无伤大雅,有时也会成为谈笑的对象,但是要是丈夫因此就变得终日惶恐、伏低做小,让观众都恨不得一巴掌把他打出点男子气概的话,那么这种惧内的形象也就流于猥琐了,这时我们的情感是恼恨。如果旁人相劝劝得义正词严、颇有成效的话,那么我们也只有正襟危坐地聆听教化了,这时我们的情绪只能是严肃的;如果舞台上纷纷杂杂吵成了一锅粥,都不能让我们认真听听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