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路线 - 台北教育入口网
四年孝班社會科報告
台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簡稱台北捷運),是台灣第一個捷運系統。目前於台北市與台北縣提供服務。木柵線於1996年75.8公里,路線長度78.1公里,營運車站共68站,[2]120萬人次,週五可達130萬人次。預計2014年156.3公里,運量可達230萬人次。
棕線全線為高架路線;綠線小碧潭站為高架車站;紅線從圓山站到北投站為高架路線,復興崗站到紅樹林站為地面路線,淡水站則為高架車站。
路線
已經通車路線由公營事業「台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營運;路線的興建與規劃主要由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負責。環狀線第一階段工程原本由台北縣政府捷運工程隊負責;不過目前變更主管機關為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6]。機場捷運三重─桃園機場段土建工程與全線機電系統由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負責;台北車站─三重段土建工程由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負責。
整個捷運系統依路線建造型式,可分為高架、地下、平面三種路段。營運系統則分為高運量鋼軌與中運量膠輪兩種系統。主要路線依顏色可分為棕、紅、橘、綠、藍、黃六條路線。由於部份路線尚未完工,因此目前多以興建時期所使用,將路線區間所經過主要地點的地名套用至路線名稱。
目前列車營運模式
板橋線西門站月台
木柵線忠孝復興站月台
高運量系統
南港線、板橋線、土城線互相直通行駛,營運方式分為「南港站─永寧站」、區間車「南港站─亞東醫院站」兩種。尖峰時段試辦加開「昆陽站─龍山寺站」
淡水線與新店線直通行駛「淡水站─新店站」。
淡水線與中和線直通行駛「北投站─南勢角站」,夜間時段縮短為「台北車站─南勢角站」模式營運,部份重要假日尖峰時段試辦加開「淡水站─南勢角站」。
以上皆為雙線雙向運轉,使用六節車廂為一組的列車營運。
小碧潭支線:「小碧潭站─七張站」。
小南門支線:「西門站─小南門站—中正紀念堂站」。
新北投支線:「北投站─新北投站」。
以上皆為單線雙向短程運轉,小南門線使用六節車廂編組列車營運,新北投支線與小碧潭支線使用三節車廂編組列車營運。
中運量系統
目前僅有木柵線為中運量系統,以「中山國中站─動物園站」方式營運,並使用兩節車廂為一組,兩組共四節的列車營運(但車站月台預留容納三組共六節車廂的空間)。
[編輯] 歷史
[編輯] 先行計畫
1967年1970年代交通堵塞問題,台北捷運系統的實質規劃就此啟動。[8]
1977年2月交通部運輸計畫委員會(運輸研究所前身)研擬《台北地區大眾捷運系統初步規劃》報告,規劃U1、U2、U3、S1、S2五條路線,簡略形塑路網輪廓,為台北最早的捷運規劃[9]1981年9月BMTC)與組成計畫小組,就初步規劃報告深入研究。與初步規劃最大的不同點在於:穿過市區的路線修正為L型穿越,並解決路線過度重疊的問題[9]
1982年國立交通大學進行中運量捷運系統發展研究。1984年1月1號線與2號線兩條中運量系統路線[9]
[編輯] 初期路網
行政院於1986年核定的台北捷運初期路網
1985年 3月1日行政院經建會與三間美國顧問公司組成的「台北運輸顧問公司」(TTC)簽約,進行台北都會區捷運系統綜合研究。除了根據BMTC的路網修正外,亦將台北市的中運量1號線納入路網。1986年行政院核定經建會所通過的台北捷運初期路網方案,台北捷運的路網輪廓就此確定。
1987年
台北捷運初期路網路線與規劃營運方式變更簡介[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