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探针 - EAST.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边界探针 - EAST

边界探针简介 边界探针是通过外加小电极来主动获取等离子体边缘区域信息的一种诊断方式。它可以提供边缘区的温度、密度、电位及其涨落等物理量,还可以获取通量和湍流以及角向流和环向流等许多重要信息。其时空分辨率高且简便易行,是托卡马克边界研究的一项主要诊断手段。 HT-7上现有一套手动式探针诊断系统和一套气动式系统。每套都可以配装不同的探针阵列,以获取多种信息。前者只能在放电间隔中调整探针位置;而后者则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电磁阀,用加压气体推动探针,在同一次放电中完成径向7.5cm范围的扫描。 探针材料:我们知道静电探针是通过与等离子体直接接触来工作的诊断工具,当探针深入等离子体内部时,与等离子体会有强烈的相互作用,直接遭受粒子的轰击和电磁波的辐射。从而必将产生相当的温升,严重时甚至会将探针烧毁、熔化,不但不能继续正常工作,还会对等离子体造成严重污染。这是选择探针材料时必须要考虑的,以确保探针处于可工作环境中。通常选高Z的钨或钼,低Z的碳条更佳。 探针材料通常除2-3mm的工作部分外,其它部分装在AL2O3的瓷套管内,外面再套一层不锈钢保护套,以屏蔽电磁信号对它的干扰。 探针诊断及采集: 探针阵列: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设计安装各种不同的探针阵列。下面是我们HT-7上上轮实验采用的一些探针阵列示意图。 HT-7上的探针阵列分布示意图 系统构成: 下面是气动探针诊断系统简介,手动探针系统除没有气动控制部分外,其它基本与此相同,不另作介绍: HT-7探针诊断系统结构框图 其中单线代表信号线,双线代表气线,箭头示意传输方向。 初始脉冲发出系统很简单,只要能够给出一个高电平触发信号即可。 采集系统是由一台装有两块采集卡(PCI-6110E和PCI-16E)的PC机和与采集卡匹配的BNC2090控制盒组成,负责采集探针位置信号(采样率100K)和探针阵列的四路原始信号(采样率1M)。 装置边的PC机通过光纤转换器联入网中,适时观测及调控是通过另一台置于总控制室内的PC机与该采集机的网络联机而实现的。 至于探针的偏压及取样对不同的探针阵列及不同需要是不同的,需要具体看,此处不予以详细介绍了。 由于实验中所测量的信号不共地,且有些以电位变化很大的托卡马克真空室壁为地,而在放电过程中,该地电位可能会有突然的大变化,所以各路信号在进入瞬态记录仪之前必须进行光电隔离,使之成为共地信号。我们实验采用的光电隔离放大器具有非常好的线性频率响应,线性带宽约为5Hz-20MHz,响应时间≤17.5ns。该隔离放大器采用高频补偿功能。 本系统的特色之处在于 “气动”,它是由气源、气阀及其控制系统和探针传送杆共同实现的。 气源由一个氮气瓶(提供气压)和一个储气罐(稳定气压)组成,其气压的大小可以调节,决定着探针单程扫描的速度。 气阀控制主要由两块模板及一双向电磁阀组成。可以实现脉冲对进出气阀的控制,并能够再生延时脉冲,延时的长短可以通过面板按钮调节。 传送系统包括一个由气压控制的传送杆及其固定支架,图3.3是在安装之前进行准直调试时拍下的实物照片。 上下各三根支柱及两个固定圈、一个固定盘、两个可动盘组成了传送杆的支架部分。将支架安装到托卡马克顶部一窗口后,中间的波纹管及外端的密封法兰就使中间形成一个与其真空室相连的准直腔,传送杆就通过这个腔来进出等离子体。支架上附有两调节杆(有一个图中不可视),分别用于调节两个可动盘。可动中盘平时是固定的,只在拆装探针时用;可动上盘与传送杆相连,实验期间可用图示调节杆调节它,从而改变探针位置,同时从刻度板可以读出该位置。气线接口一端连接着气阀及气源,一端连接着可动上盘上的一个气缸。 系统工作流程: 平时,探针传送杆被气压顶着,远离等离子体。系统工作时,首先要有一个初始脉冲送到采集系统去触发采集模板,让其从该时刻起开始进行信号的采集。脉冲同时也要送到气阀控制系统,该系统接到这个脉冲后会实现一定延时,产生的第一个延时脉冲触发气阀控制,使其关闭进气阀,打开出气阀,让传送杆与气阀之间的氮气泄出,从而使传送杆连同探针在重力及气体吸力作用下下落,直到打到可动上盘上的限位器为止。这一行程为7.5cm,此后探针便停在等离子体当中。系统再生的第二个延时脉冲会再次触发控制,将出气阀关闭,进气阀打开,让气体由气源压入,这样传送杆又被顶回到原来位置。至此,探针便完成了一次探测。 探测所得的信号分别经过光电隔离放大器后送到PC机适时采集,模数转换后写入计算机硬盘。 实验结果简介: 典型的温度密度分布: 这是HT-7托卡马克换上石墨限制器后一次放电时所得到的边缘区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的径向分布。此时限制器位于所标记的27cm处。 自然剪切: 等离子体悬浮电位和空间电位分布 等离子体中角向湍流传播的平均相速度Vph、 相关长度lc、平均波数展宽wk和平均波数k 在限制器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