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十四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第十四讲

《古代汉语》(上册) 一、继续学习司马迁《报任安书》 1、《报任安书》见于《汉书·司马迁传》及《文选》卷四十一。 2、词语提示 ◇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见笑自点耳。 自点:自取污辱。点:黑点,这里用作动词,玷污。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阙然:指时间隔了很久。 过:过责,责怪。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比数:放在一起计算。比:并列。 ◇仆少负不覊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不覊:不受约束,指才质高远不可羁系。羁:马龙头,引申为“约束”,动词。乡曲:乡里。 ◇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指:通“旨”,意。睚眦(yázì)之辞:指怨恨者的话睚眦:瞪眼睛,怒目而视。 ◇故有画地为牢,势不可人,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议:指吏议、法官的审讯和判决。 鲜:不以寿终为鲜。 ◇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罔加:指刑法施加于身。罔:罗网,指法网,刑法。这一意义后来写作“网”。 引决:下决心。 自裁:指自杀。裁:制裁。 ◇审矣,何足怪乎? 审:明白。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稽:考察。纪:纲纪。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刺谬:违背,相反。 刺:乖戾。 二、讲解词义 主要讲解“北”“豆”“都”“概”四个字。 ■ “北” ◆“北”本是个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的字样,均象背对着背的两个人。 ◇《说文》:“北,乖也。从二人相背。”背离的意思。 ◆引申为分别;背弃、背叛;败北、逃跑等意思。 ◇《书经·舜典》:“分北三苗。” 北:分别。 ◇《战国策·齐策六》:“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反北”就是“反背”。 ◇《左传·桓公九年》:“以战而北。” ◇《韩非子·五蠹》:“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 ◆用作名词,指逃跑者;假借为方位名词,指北方。 ◇贾谊《过秦论上》:“追亡逐北。” ◇《汉书·高帝纪》:“沛公项羽追北。” ◇《列子·汤问》:“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又:“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也可用作动词,向北。 ◇《吕氏春秋·孟春纪》:“獭祭鱼,候雁北。”獭祭鱼(tǎ jì yú):谓獭常捕鱼陈列水边,如同陈列供品祭祀。 ■ “豆” ◆豆字,甲骨文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是用以盛食物的。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陶豆,商周时代有木制涂漆豆,西周晚期已有青铜豆。 ◇《诗经·大雅·生民》:“卬盛于豆。”(卬:我。) ◇《国语·吴语》:“觞酒,豆肉,箪食。” ◆又为古代量器。 ◇《左传·昭公三年》:“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 ◆后又用为重量单位。 ◇ 《说苑·辨物》:“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 ◆豆自秦汉开始又用为豆类植物的总名。 ◇《战国策·韩策一》:“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饜糟糠。” 饜:厌恶。 这本是豆的假借义,后来在口语里完全代替了“菽”,成为最基本的意义。 《汉书·杨恽传》:“种一顷豆,落而为萁。” 曹植《七步》诗:“煮豆然豆萁,豆在釜中泣。” 豆子的颗粒小,故常用以比喻微小。 ◇徐陵《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呜呼桂树遂为豆火所焚,可惜明珠乃受淤泥埋没。” ■ “都” ◆“都”的本義是大城邑。 ◇《榖梁传·僖公十六年》:“民所聚曰都。”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大都不过参国之一。”都:城邑。 “国”才是国都。 ◆到后代,“都”才指国都。 ◇《史记·秦始皇本纪》:“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都丰”“都镐”的“都”用作动词,建立国都的意思。 ◆“都”是人所聚会之处,由此引申为动词“聚集”。 ◇《文选·张衡·京赋》:“其西则有平乐都场。” 薛综注:“都,谓聚会也。” ◇《管子·水地》:“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而水以为都居。”卑:谦卑。都居:聚居。 ◆又引申为“总”。 ◇曹丕《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顷:近来。 ◆“都”的另一个意义是文雅、美好。 ◇《诗经·郑风·有女同车》:“洵美且都。” ■ “概” ◆“概”又写作“槩”。本义是量谷物时刮平斗斛用的刮板。 ◇《礼记·月令》:“正权概。” “权”是秤,和“概”同样是量器,所以“权概”并提。 ◇《楚辞·怀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洪兴祖注:“概,平斗斛木。 同糅:杂揉,混和在一起。一概而相量:意谓同等评价。 ◆引申为刮平斗斛的动作。 ◇《管子·枢言》:“釜鼓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故先王不满也。” ◆引申为抑制、阻难。 ◇《韩非子·说难》:“彼自多其力,则无以其难概之也。” ◆由量器的意义又引申为度量。 ◇《礼记·曲礼》:“食飨不为概。” 食饗:谓以酒食宴请宾客或祭祀宗庙。 “不为概“等于说“不限量”。这是具体的量。 ◇《汉书·杨恽传》:“漂然有节概” 注:“概,度量也。”,这是抽象的量,“节概”等于说“节操”。 ◆“概”的作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