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统科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连附录刘君灿中国传统科学提倡
《傳統科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連附錄) 劉君燦
中國傳統科學提倡繼承與創新互動。它不與傳統斷然決裂,主張連續性,採取協調策略,科技不被視為控制自然與社會的工具,卻是協調人與自然社會的知識技能
導論:
科學:源自拉丁Scientis,意指知識或學問,泛指一切有系統的學問。此學問的關鍵在於創造知識而非知識本身。科學有廣義與狹義二大類:廣義指自然科學及人文社會科學,而狹義的科學單指自然科學(較多人採用)。它是適應人們改造自然和社會的需要而產生及發展,是具實際經驗的總結。
科學的精神,是指用科學的方法(例如歸納法各演釋法)所得到的成果化育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成為心安理得的感受和心得,科學精神的表現大約以下數端:
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去觀察事物,以科學的方法去分析事實,形成理論去解釋同類事物或預言將來。
發問的精神。
科學的最高層次是:科學家一方面追求科學的知識,另一方面又注意以知識去造福社會人類。 (專門的知識技術最緊要人藉教育得到對事物及人生價值的了解,對屬道德性質的美與善有親切感覺)
學習重點:
理解傳統科學的過去:
中國傳統科學是否具備一套自己的模式?這套模式如何運行?
其特點及如何影響科學的發展(局限性和優點)?
明白傳統科學的現在:
舶來品
絕大部份人都不認識傳統科學
未來的發展:
未來價值問題
西方科學的局限及如何中西協調
關聯感應
類比論證
文化精神與科學關係
課文:A)整體合一的自然觀(整體性,有機性)
(事物與事物的相互關係;事物與人之關係)
自然事物的關聯
一事物的變化引另外一些事物的變化,此些變化又回饋,引廣泛深遠巨大的影響。
自然與人的關聯
應「參天功以濟人事」,利用自然以厚生,善用器械順「時」而作。
莫貪一時之得,干涉自然太過,引自然的驚人報復。
首要任務解決人的問題
天不完美
非課文
重人精神
重道德倫理
重德輕智
重道輕器
「奇技淫巧」的觀念
地理因素
物資充裕
典型農業社會
教育/科舉考試制度
引言
所以重實用性,只停留技術層面,不探究理論(只重道德價,藝術價值,實用價值)
作者認為中國所有的學問都是以解決人的問題為首要考慮。傳統科學的產生、發展都帶有很強的人文性和實用性。這從中國傳統科學特重日常生活可見一班,先民面對大自然種種變化多端的表現,必然有大地萬物如何出現的疑問,這就是《宇宙發生論》。而人類神話、哲學和科學亦因而發生,這和西方的意念上十分相類。
中國科學的過去(傳統科學面貌)
傳統科學化合在整個文化之中成輔助角色
缺乏專門的科學著作科學著作只是著作中輔助的一部份,有時……。沒有物理學、動物學。有論者由是指出中國只有工藝而無科學。(註)只有工藝上經驗踫上的領先與繁盛,而有理論科學上與西方相差甚遠,沒有經過科學革命,因此十六世紀以後被西方趕上趕越。
(註:有部份論者指出中國只有工藝而無科學是中國科學不及西方的因素,但綜觀本文,作者劉君燦並沒有肯定這一種說法,請答問題時多加留意)
只會開展與生活有關的項目
較重工具創製,輕視理論
中國傳統科學難成完整系統
科學思考方法是關聯感應
討論問題:
(1)中國傳統科學有什麼特色?
建議答案:作者認為傳統科學化在整體文化之中,是輔助角色,不是獨立的、純科學的。另外,中國傳統科學不專,少有專門性的著作。有《相牛經》《博物志》等,而無理論性的科學,使得在科學理論上落後於西方。
比較:中國傳統科學的模式有甚麼獨特之處?
建議答案:中國傳統科學系統是以類比為方法,以感應為主要概念,以器象類數為主要架構,來成就一套理論去認識自然、利用自然。中國傳統科學的思維模式是關聯感應式,將宇宙自然與人倫秩序聯結來;講求天人交感、陰陽相濟,能包涵宇宙萬事萬物,構成了天人融合、生態平衡的圖景。這與西方科學以因果蘊含為主的思維方式大異其趣。
西洋近代科學講求速效,不斷發展以征服自然。而中國傳統科學則倡導繼承與創新的互動,主張在傳統上求改良發展;科技不被視為控制自然與社會的工具,而是協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知識和技能。
(同學們請留心問題的重心)
(2)中國傳統社會文化精神與中國傳統科學特色之關係
同學宜結合《中國傳統社會》《與青年談中國文化》一文作答。並參考中國為何缺乏科學革命一節。
提示: 「融合自然,當下即是」
「天人合一」「天人交感」
「重人精神」
「重道德倫理」
「重德輕智」
「重道輕器」
「奇技淫巧」
中國傳統科學在整個文化之中是輔助角色,沒有獨立地位分價值。因而成就 不出專門性的科學著作。
中國傳統「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人們特別重視人與自然的溝通與融合認為自然秩序與人文秩序可互相交融。天地人之中,人是出發點亦是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