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抓住教育最佳时机
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
不少人有这样的认识误区:“孩子太小,不要给孩子学习压力,学这些枯燥的东西有违孩子的天性”“孩子上学了,作业多、学习压力大,没时间学。”“这些与学习无关的古文读了没用”“读了也不懂,还不如看些简单的图书、故事书”“小的时候不用学、长大再学也不迟”。。。。。
科学家告诉我们:成人的大脑约1500克,,0---3岁的孩子大脑的发育已经完成了60%,3---6岁孩子的大脑发育又完成10%,6---8岁又完成10%,8岁后孩子的大脑发育逐步减慢,8--13岁孩子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敏感期就结束了。13岁之前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
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儿童学习的最佳期。这一时期是儿童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背诵记忆是这一时期儿童最自然的学习方法。
大脑发育一旦完成,形象记忆的效率就逐渐低下,学习同样的内容就要多花6—7倍的时间。
心理学还证明,六岁左右的儿童,其口头语言与成人已很接近。他们迫切需要比口语更加严谨,更加简洁,更富有逻辑性的书面语言的学习,从而进一步锤炼口头语言,并使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深化性得到加强。
所以, 对儿童进行阅读教育的最佳教育时机是5—13岁。13岁以前是儿童的最佳培养教育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在这一时期对儿童实施系统的、有效的教育,注重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奠定一生优雅人格的根基,就能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成为德智双修的有用人才。
0-13岁是儿童进行诵读训练的最佳时期,而且越早越好。在这一时期对儿童进行诵读训练,可以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从小培养儿童对祖国语言文字的高度感悟能力。因为经典教育所采用的教材在词汇方面是大量的,在语言内容方面是高度浓缩的,包括大量对人生、世界、乃至神秘宇宙的智能思考和为人之道的论述,是古人真实深远的生命体验。
随着儿童阅读程度的逐渐加深,理解能力也逐步提高,理解能力的提高又进一步促进了儿童阅读能力的增加,儿童的阅读能力越强,阅读速度就越快,理解能力就越强,这样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带来儿童整体学习能力的飞速提升,进而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学校教育方面考虑,我们试想一下,一个读题目都读不好,读不懂(理解能力不够)的孩子,学习其他学科,当然会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孩子在五六岁就能开始阅读文章,那么他在小学六年除了能背诵十万字以上的古今中外的经典文章,还可阅读几千万字的课外读物,超出学校新大纲和新课标的十几倍甚至数十倍。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的文章多了,还怕不解字意,不会作文吗?
每一个婴儿都蕴藏着与生俱来的身心潜能,研究证明,人脑可储存50亿本书的信息,相当于世界上藏书最多的美国国会图书馆(1000万册)的500倍,我们只要用心以恰当的方法去把它发掘和开发出来,那么你的孩子就是天才!
我遇到过不少家长朋友对读经典不以为然,觉得艰涩难懂,不如让孩子读故事、看绘本、看漫画更适合孩子,这显然是一种自以为是的误解,苏东坡有《送章敦秀才失解西归》诗,开头两句是: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就出在这里。“旧书”指的是经典,所以要“熟读深思”。
朱自清先生曾在他的一篇文章《论百读不厌》中写到:“经典文字简短,意思深长,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和体会。所谓‘意自见’,‘子自知’,着重自然而然,这是不能着急的。经典给人知识,教给人怎样做人,其中有许多语言的、历史的、修养的课题,读上百遍,也未必能够处处贯通,教人多读是有道理的。这些作品读起来津津有味,重读,屡读也不腻味,所以说‘不厌’;‘不厌’不但是‘不讨厌’,并且是‘不厌倦’。”“浏览或阅读小说更只是为了消遣,他们要求的是趣味,是快感。这跟诵读经典不一样。”
南怀瑾先生曾说过“所谓这些经典的古书,它本身的文字,便是‘文学’的‘艺术’,一定可以朗朗上口,便是很有韵律的歌唱。”
在孩子的天性里,越熟的东西越喜欢重复,这种不断反复诵读的结果就是将经典深深地刻入他的脑海里,融入到他的生命中,把握住孩子的教育关键期,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提升他的学习能力,奠定孩子大格局、大智慧的人生基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制药工程制图习题集(第二版)于颖_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建设工程施工管理》PPT课件.pptx VIP
- 义务教育版(2024)五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6课 判断选择用分支 教案.docx VIP
- 个人简历表格下载word(最新).pdf VIP
- Flexsim中文使用手册.pdf VIP
- 学习解读《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T223-2025课件.pptx
- 第八节可燃粉尘的爆炸.ppt VIP
- 视琦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使用说明书.doc VIP
- GB T 28749-2012_企业能量平衡网络图绘制方法_高清版_可检索.pdf
- 重庆秀山县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笔试真题2023(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