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说16世纪时,英国公爵俄罗达格里去南美洲旅游,发现狼桃累累的果实,红艳似火,煞是好看,激发了他美妙的情思。他带回一株,当做爱情的象征,献给他的情人伊丽莎白女王。从此,狼桃便在英国和西欧落户了,并获得“西红柿”的美称。又过了近200年,法国一位画家受到西红柿鲜艳娇嫩果实的引诱,斗胆尝了一个,感到美味可口,并未中毒,后经分析,发现它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于是,西红柿扬名四海,遍种五洲,成了世人喜爱的食品。 西红柿的食用之谜是如何解开的? 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 材料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 材料二: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 问:这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认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里固有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 (一)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第三、实践的手段是工具设备 1、实践的三个基本要素 第一、实践的主体是人 第二、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 1、全国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 2、全国中学生辩论大赛 3、大猩猩用树枝钩食蚂蚁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5、学生在教室听课 6、美、英、法、日、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 7、《十二五规划》 8、小行星撞地球 9、蜘蛛结网 10、“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 5 6 10 2.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实践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 验活动 Company Logo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没有做饭的实践,能写好做饭的文章吗?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雾 雾霾 煤炭和石化 产品的燃烧 对人体有害 政府要加强管理,加大治理力度 开发新能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从输羊血到输人血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位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率。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人们对事物的正确人往往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 发现输血可以救助病人 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问题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 死亡、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 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 的死亡率、直至终因发现血 型系统而是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西红柿被当作观赏植物引进欧洲,经过近200年的时间,人们才认识到他的可食用价值。 人们对事物的把握需要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区 别 概念 地位 特征 联系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实施认识的起点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认识的起点 认识的高级阶段 直接性、个别性、易于变化 抽象性、一般性、相对稳定性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和升华 有一次,法布尔正在对蜘蛛结网进行细心观察,随即就对那精致的蛛网着了迷,一眨眼却不见了刚才还忙于结网的蜘蛛。“咦,这个小东西哪里去了?”法布尔自问道,朝墙角一打量,发现蜘蛛已在那里游哉地休息了。好一个好逸恶劳的蜘蛛啊!他暗想。恰在这时,一只昆虫落在了蛛网上,没想到蜘蛛是那样快地爬过去,把这个正在挣扎的昆虫缠住了。 这一现象使法布尔很纳闷儿,心想:在一旁休息的蜘蛛是怎样知道有昆虫落网的呢? 法布尔开始深入地思考。他想:从蛛网的中心通过蜘蛛休息的地方有一根长蛛丝,莫非这株死就是像蜘蛛传递情报的通道?为了验证他的猜测,法布尔作了下面的试验。 法布尔首先捉了一只活的蝗虫,放在蛛网上。蝗虫刚被网粘住,就拼命挣扎起来,蛛网也跟着振动起来。这是法布尔看到,角落里休息者的蜘蛛果然顺着这跟通向中心的蜘蛛急忙爬了回来。它刚到蝗虫的身旁,就用四把它缠住,然后拖着蝗虫顺着路又回到了刚才休息的地方,“慢条斯理儿”地“美餐”起来。 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法布尔又用剪刀把这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