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差半车麦秸教案 语文版.docVIP

2017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差半车麦秸教案 语文版.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差半车麦秸教案 语文版

7.《差半车麦秸》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及发展情节中起到的作用。 2、 了解本文语言风趣幽默,善用群众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理解“差半车麦秸”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难点为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 作者简介:姚雪垠(1910-1999),现、当代作家,河南邓县人,其作品《李自成》1976年出版的第二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字词注音 嚏 擤 瘪 舐 嗝 瞟 谩 谄媚 茶盅 霹雳 2、解释词语 哽咽 瞟 谩骂 谄媚 三、研读课文 1、阅读课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小说的脉络。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不由地想起一段动人的故事来”):写游击队员用“差半车麦秸”这个绰号打趣,以及由小烟袋引出的生活片断。 第二部分(从“一个寒冷的黄昏”到“从一个同志的头上飞了过去”):写与“差半车麦秸”初次相见的情景。 第三部分(从“隔了一天”到“不敬神也能当菩萨啊”)写“差半车麦秸”参加游击队后受到的教育和锻炼。 第四部分(从“从此他越发活泼起来”到结束)写“差半车麦秸”为革命差点牺牲。 2、“差半车麦秸”初到游击队时,思想行为有哪些特点?后来他发生了哪些变化? 讨论归纳:初到游击队时给人的感觉是憨厚、质朴、善良,但愚昧落后,懵懂无知,有着小生产者的狭隘、自私的观念和习气。小说通过这几件事来表现,当我问他:“你为什么加入我们游击队?”他说:“为啥不加入呢?你们都是好人啊,鬼子不打走,庄稼做不成!”他有着朴素的民族感情。为了节省一点香油,弄出了乱子,表现了他的质朴善良和愚昧。他认为,干革命总可以为自己捞点好处,拿了老百姓家的一根牛绳这件事表现了他有着自私的观念和习气。 “差半车麦秸”参加游击队后,在集体斗争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使他从昏睡中觉醒并奋起抗争,他改掉了说土匪黑话的恶习,习惯了“同志”这个称呼,从有些胆怯到主动要求当探子。从一字不识到会认三十个字,最后成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 四、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结合课后练习,找出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讨论并归纳: (1)、“他拭去了眼角上的白色分泌物……这地是一脚踩出油的好地” 从“捻、看、闻、品”这些动词我们可以看出”差半车麦秸”对土地的眷念,也表达了他的质朴及对和平的向往。 (2) “差半车麦秸”就擤了一把鼻涕,,一弯腰抹在鞋尖上……干的地方微微发亮。 “他吃的又快又多……葱叶子同牙花子从一个同志的头上飞了过去。” 这两段读起来是有点令人恶心,但又非常的真实,表现了他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举止粗俗,不讲卫生。正是这样的农民在革命队伍里受到了教育和锻炼,成为了出色的革命战士。 (3)“在我的肩上轻轻拍了一下………像小孩子似的笑了起来” 这个细节把”差半车麦秸”的质朴,憨厚的特征表现的很充分,表明了他慢慢的开始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称呼,只是开始时显得有些不习惯,先试探的叫一叫“同志”。 (4) “我看见他噙着小烟袋默默的坐了半天……把小烟袋放到枕的东西下面就倒下去了” 他费劲了心思,只是为了把灯火吹灭,真令人捧腹,但对于一个曾是贫穷的农民来说,他时十分心疼那些香油的,因为他闹不明白,睡觉点灯不是白费油吗?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令他坐卧不安,他又不敢直截了当的把火吹灭,而是采用了迂回的办法,这表现出主人公的质朴而又无知。 五、“差半车麦秸”出场之前,课文先写游击队员用”差半车麦秸”这个外号互相打趣,以及由小烟袋引出的生活片断,阅读课文,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时什么? 讨论及归纳: 制造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这”差半车麦秸”到底是谁?为什么有这么怪的绰号?他为什么离开我们?他有哪些奇特的经历?游击队员们为什么还这么想念他?等等。 六、本文语言风趣幽默,善用群众口语,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试举例说明。 “可是”差半车麦秸”自己却不笑,他搔了搔头发,顺便用手往脖子一摸,摸出来一个虱子,又用指头捻了一下,送到嘴里“格崩”一声咬死了” 捉虱子的一整套动作,读起来极富地方特色。 七、布置课后作业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