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析胡先辅文学批评散论学毕业论文.doc
简析胡先辅文学批评散论学毕业论文
摘要:作为我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胡先辅先生早年曾写下数量可观的批评论著,是《学衡》派的骨干人物、著名的保守主义者。其言论不合时宜,包含着顽固、意气和偏执,但也表现出一种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直率和坚持。而其中许多思考的深度使这些论著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都具有独特的价值。
论文关键词:胡先脯;早期文学批评;文化保守主义
作为我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胡先辅先生早年曾了数量可观的文学批评论著。这些论著,虽在当时文化保守主义者阵营中得到了拥护,也曾引起新文化运动激进者的反击,但客观地说,它们在当时的影响是微弱的。影响微弱并不是由于这些思想完全没有价值,而是由于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的特定背景下,在主流话语的霸权之下,文化保守主义者的言论不合时尚,不好听,不响亮,难以引起人们认真倾听的兴趣。
不过,从另一角度来看,也许正因为这些言论的不合时宜,反而现出了一种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直率和坚持。这种坚持中也许包含着顽固,包含着意气和偏执,但其中许多思考的深度却使这些论著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都具有独特的价值。
一、从温和的讨论者到有力的批判者
胡先骗文学批评的主要观点包含在下列文章中:
《中国文学改良论(上)》(原刊于《南高校刊》,
但到了1922年《评lt;尝试集)》发表时,胡先辅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胡先辅花了20天的时间写出这篇两万多字的长文。他结合中外史实和理论,批驳胡适新诗创作和文学革命理论的不当,最后得出《尝试集》不仅没有价值,而且还将扰乱思想的结论。胡先骗在文章的《绪言》中即将《尝试集》中的诗作分门别类:“以172页之小册,自序、他序、目录已占去44页,旧式之诗词复占去50页,所余之78页之《尝试集》中,似诗非诗似词非词之新体诗复须除去44首。至胡君自序中所承认为真正之白话诗者,仅有14篇,而其中《老洛伯》、《关不住了》、《希望》三诗尚为之作。”他认为剩下的11首新诗,“无论以古今中外何种眼光观之,其形式精神,皆无可取”。由此可见,胡先骑是完全否定了《尝试集》,他还用语尖刻地说“胡君竞以此等著作,以推倒李杜苏黄,以打倒黄鹤楼、踢翻鹦鹉洲乎?”《评(尝试集gt;》的这种“严厉”和“苛刻”与《中国文学改良论》时的温和已相去甚远。
这种态度的转变并非由于个人的恩怨。早在1916年,胡适应陈独秀邀请撰写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就曾以胡先辅在《留生季报》上发表的词作《齐天乐·听临室弹曼陀铃》为例进行批评,说胡先辅的词里是“一大堆陈词套语”:
“今试举吾友胡先辅先生一词以证之:‘萤萤夜灯如豆,映幢幢孤影,零乱无据。翡翠衾寒,鸳鸯瓦冷,禁得秋宵几度?么弦漫语,早丁字帘前,繁霜飞舞。袅袅余音,片时犹绕柱。’此词骤观之,觉字字句甸皆词也,其实仅一大堆陈词套语。‘翡翠衾’、‘鸳鸯瓦’用之白香山《长恨歌》则可,以其所言乃帝王之衾之瓦也。‘丁字帘’、‘么弦’,皆套语也。此词在美国所作,其夜灯决不‘萤萤如豆’,其居室尤无‘柱’可绕也。至于‘繁霜飞舞’,则更不成话矣。谁曾见‘繁霜’之‘飞舞’耶?”尽管受到胡适的点名批评,胡先辅却并未还击,即使在3年以后,着手写作《中国文学改良论上)》时,其态度也是温和的:“在陈(独秀)胡(适)所言,固不无精到可采之处,然过于偏激,遂不免因噎废食之讥。……(某)素怀改良文学之志,且与胡适之君之意见多所符合,独不敢为鲁莽灭裂之举,而以白话推倒文言耳。今试平心静气,以论文学之改良”。为什么写作《评lt;尝试集)》时的胡先骗不能保持原先的那种“平心静气”呢?
二、对继承(模仿)与创造关系的讨论
《中国改良论》可视为胡先辅文学批评的开端,也确定了胡先辅文学批评的基调,那就是致力于中国文学改良,围绕着中国新文学建设这一话题,从各侧面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他对欧美文学发展与现状的介绍,对《尝试集》的批评,对“文学之标准”的讨论,均着眼于对当时文学实践中出现的状况而展开,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正由于胡先辅关于文学的论著都是针对当时文学现状的有感而发,因此缺乏系统性,但其所涉及的方面是丰富的,讨论是认真而深刻的。
在胡先辅关于文学的论著中,最为重要的是《评(尝试集gt;》和《文学之标准》等文。这些论著中最为集中的讨论话题,包括白话与文言以及是否用典的争论等,而文学创作中继承(模仿)与创造的关系问题,也是胡先辅花费笔墨最多、也最具有理论深度的讨论话题之一。
胡先辅对文学创作中继承与创造关系的论述,最初在《中国文学改良论》中有所涉及,进而在《评(尝试集)》一文中,进行了更为充分、全面的讨论。
胡先辅认为,创造离不开模仿,模仿是人类文明的积累的前提。文学家“皆须经过若干时之模仿,始能逐渐而有所创造”。他以中国的书法史为例“名家书法莫不模仿,亦莫不创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