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岭南建筑的特色及其与台湾建筑之比较研究 - 东莞台商子弟学校首页
投稿類別:藝術類
篇名:
淺談嶺南建築的特色及其與臺灣建築之比較研究
作者:
郭政寬。東莞台商子弟學校。1101 班
許有誠 。東莞台商子弟學校。1101 班
指導老師:
林秀茜老師
淺談嶺南建築的特色及其與臺灣建築之比較研究
壹●前言
一、研究動機
建築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不管是家祠、廟宇、住宅等都是日常
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建築,可是在這個到處都是高樓大廈的時代裡,這些具有特色
的建築逐漸被人們淡忘,因為筆者長期在廣東地區生活及求學,生活周遭隨處可
見這些具有特色的嶺南建築,又因筆者學校舉辦了走訪潢涌村的活動,在朦朧細
雨中穿梭在小巷裡,沿路的建築,牆上的雕刻,屋宇的形狀,都不禁令筆者對嶺
南建築產生濃厚的興趣,為了瞭解其中的奧秘,遂對嶺南建築的文化特色做深入
的探討。
二、研究目的
1、探討嶺南建築與臺灣建築的發展背景;
2、探討嶺南建築的文化與特色;
3、探討嶺南建築與臺灣建築之異同 。
三、研究方法
筆者首先採取文獻研究法,至學校圖書館及老師借閱相關書籍,以蒐集文獻、
圖片、相關論文等資料;接著使用調查研究法,實際走訪潢涌村史跡,拜訪村落
及居民,以探尋嶺南建築。
貳●正文
一、嶺南建築與臺灣建築的發展背景
(一)嶺南建築的起源與演變
嶺南文化是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嶺南先民遺址的出土文物證明,
嶺南文化為原生性文化。嶺南文化以農業文化和海洋文化為源頭,其獨特的地理
環境和歷史條件,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吸取和融匯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漸形
成自身獨有的特點。在近代,嶺南得風氣之先,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先驅,
多種文化思潮交錯而織成絢麗多彩的畫面。(無作者,2007 )。因嶺南偏居一隅,
自古受戰爭侵擾較少,許多古民居、古村落幸而保存至今。嶺南民居由於民族眾
多,歷史悠久,對外交流頻繁,形成了千姿百態的民居形式,有城鎮型民居,潮
汕式民居,客家民居,僑鄉碉樓民居等。(無作者,2009 )。又為了適應當地的自
1
淺談嶺南建築的特色及其與臺灣建築之比較研究
然環境,而演變出騎樓、天井、冷巷等以便避熱。
(二)臺灣建築的起源與演變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戰亂的關係,使大批漢人移居到閩南地區,因此將中
原建築與當地地理環境相結合,形成閩南的特色建築,這些特色建築隨著明清時
期移民來到了臺灣,在臺灣不但保有其原本特色,還因殖民、當地環境等因素而
演變出更精采豐富的樣貌 ,演化出具有特色的傳統建築。
二、嶺南建築的文化與特色
(一)嶺南建築特點
因為嶺南所處南方濕熱之地,其建築特點包括在功能上具有隔熱、遮陽、通
風的特點外,建築物頂部多為多層斜坡頂,外牆顔色以淺色系為主,建築多用方
形柱等。嶺南建築的格調十分自由、自然。加上氣候因素,人們活動空間向外推
移,因而,露臺、敞廊、敞廳等開放性空間得到了充分的安排,形成嶺南建築裝
飾空間的自由、流暢、開敞的特點。(無作者,2010 )。
(二)嶺南騎樓建築
在嶺南地區,騎樓建築遍佈了各個角落,不管是繁華的商業街,民間住宅,
大街小巷都有它的蹤影。嶺南地區自宋朝起由於通商口岸而開始經濟發展,商業
繁榮。到了近代,它更成為了外國商人貿易重地,很多重要的通商口岸和發達的
城市都集中在嶺南地區。前來經商的外國商人大多對嶺南炎熱多雨的氣候多不適
應,因此他們引入了一種外廊式建築,這種外廊式建築源於 18 世紀下半葉,英
國人來到印度南部殖民時,由於這裡氣候十分炎熱,英國人極不適應。於是,他
們在住宅前加了一個外廊以遮強光,這種以遮陽為主要功能的外廊式建築,隨着
英國殖民勢力範圍的不斷擴大,由南亞、東南亞、東北亞逐漸地傳至中國。騎樓
建築便是由這種外廊式建築發展而來。這種外廊式建築後來傳入嶺南後,嶺南的
建築工人加以模仿,再將嶺南傳統的元素加入到這種建築之上,如把騎樓的門廊
串通成沿街廊道,再裝上獨特的滿州式窗戶,這都是中國特式的元素,成為了獨
特的中國民俗建築文化。「有人稱他們是凝固的音樂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