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伤害预防
CHAPTER 4 職業災害預防 第一節 安全與職業傷害 職業災害包括職業傷害與職業疾病,職業傷害之預防即為勞工安全,包括認知危害、評估危害及控制危害等,此外勞工安全不應只考量到人的安全,亦應考量到人、事、物之安全,也就是說應包括事故的預防。 職業災害之損失 (一)直接損失 為依勞工法令規定,雇主應支付罹災勞工的各項職業災害補償,如醫療費、勞保給付等。 (二)間接損失 1.生產損失: 2.工時損失: 3.搶救損失: 4.賠償、補償損失: 5.其他損失: 職業傷害指標 為執行職務所引起,且具有相當因果關係者均屬於職業災害,而職業傷害種類,又分為失能傷害與非失能傷害。 (一)失能傷害 損失工作日在一日以上者即為失能傷害,包括死亡、永久全失能、永久部分失能及暫時全失能。 (二)非失能傷害 損失工作日未達一日以上者即為非失能傷害,亦即輕傷害。 (三)總損失日數 指所有傷害發生後的總損失日數,包括暫時全失能及死亡、永久全失能與永久部分失能之傷害日數。 (四)失能傷害頻率 (五)失能傷害嚴重率 (六)職業災害死亡千人率 指每年平均每千名勞工中,因職業原因導致災害死亡的人數。職業災害傷害千人率:指每年平均每千名勞工中,因職業原因導致傷害的人數。 職業傷害原因 (一)危害因子 1.能量因素: 2.危害物: (二)職業災害類型 1.墜落、滾落: 2.跌倒: 3.衝撞: 4.物體飛落: 5.物體倒塌、崩塌: 6.被撞: 7.被夾、被捲: 8.初切、割、擦傷: 9.踩踏(踏穿): 10.溺斃: 11.與高溫、低溫之接觸: 12.與有害物等之接觸: 13.感電: 14.爆炸: 15.物體破裂: 16. 火災: 17. 不當動作: 18. 交通事故: (三)發生原因 職業災害發生原因,因暴露或接觸能量,或危害物等危害因子為直接原因外,尚有間接原因與基本原因,大多與人為因素有關。 職業傷害預防 要做好職業傷害的預防其主要工作不外乎對危害之認識、評估及控制,首先應認知作業場所存在著什麼危害因子,會造成什麼影響,是否有人暴露,及有否妥善之安全控制與設施,均應加以評估。 (一)危害評估 1.人的因素: 2.物的因素: 3.環境因素: 4.機械設備因素: 5.製程因素: (二)評估方法 1.危害確認: 2.分析步驟: (三)危害控制 1.危害源控制: 2.危害途徑控制: 3.從暴露者控制: (四)特殊危害控制 1.密閉空間危害預防: 2.能量危害防護: 3.機械危害防護: 4.物料處置危害防護: (五)4E的預防對策 職業災害防止原有所稱3E預防對策,即「工程」、「教育」與「執行」,後來有感於人為因素中,有關勞工之意願與配合度,足於影響預防對策的效果,故再增加「熱忱」,亦即目前安全衛生管理者,常稱之職業災害4E預防對策: 1.工程(Engineering): 利用工程技術與知識,對工作環境中,不安全的狀況予以改善,使其達到本質安全化,所使用的方法有: 2.教育(Education): 利用勞工衛生教育訓練,讓勞工瞭解工作環境中,潛在之危害能量與物質,並教導其具備正確之安全衛生知識與技能。 3.執行(Enforcement): 針對「工程」及「教育」政策與計畫做有效之執行,主要在安全衛生管理的各種作為與運用,以防止災害發生。 4.熱忱(Enthusiasm): 針對「工程」、「教育」、「執行」之實施過程中,大多數問題均來自於人,因此作業勞工對安全衛生工作的認同、參與、配合均影響著對策實施之成效,熱忱,即指勞工的安全衛生態度及興趣。 安全與生產融合 安全與生產是相融合而不可分的,事業單位各項安全衛生制度能落實施行,保障勞工的安全,事業生產就有高效率、高品質及永續發展,因此,安全與生產是一體兩面,如此,才能消除職業災害之基本原因。 (一)安全衛生政策 1.對安全衛生應有的承諾: 2.安全衛生管理: (二)本質安全 1.消除危害: 2.限制危害程度: 3.作業管理: (三)建立作業標準 建立的作業標準或標準作業程序應含所需之工具、設備或防護具,並作為選工、配工、篩工、訓練規劃的基準,且應隨時檢討其適宜性,尤其有事故發生時,更應檢討更新,作業標準經訂定,即應遵行,作業主管更應加以查核,確認作業標準為每一作業人員所遵守。 (四)執行與稽核 職業災害防止計畫,更應將計畫期間、目標、項目、實施細目、實施方法、要領、實施對象、人員、進度、配合經費等納入,經討論、雇主核定後實施,實施情形,應加予稽核、追蹤、檢討改進,以作為來年相同計畫擬定之準據。 第二節 衛生與職業病 職業病為勞工於工作場所,暴露於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之危害因子,或人體工學上的危害因子,造成疾病、傷害、殘廢、死亡,因此任何可能造成職業疾病的危害,即是職業衛生危害。 職業病的認定 要判定為職業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