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技创新开展情况与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建议.
科技创新开展情况与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建议(滨州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近几年,在市科技局的正确领导下,滨州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科研工作有了较大进步,科研成果有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现将科技创新工作既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建议简要汇报如下:一、研究所情况1.体制机制滨州市海洋与渔业成立于1979年3月。1992年3月,单位更名为滨州地区水产研究所。1994年单位级别由科级提升为副县级。2000年初,根据《关于加快地直科研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滨行办发〔2000〕46号文件)文件精神,自2000年开始,包括我所在内的四个市直科研院所停止拨付公务运行经费,同时停发老干部经费。2011年8月22日,滨编办[2011]197号文,单位更名为滨州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并内设办公室、研究室和技术开发中心共三个科室。2014年1月开始,研究所恢复享有办公经费的财政管理机制。2.人员组成研究所现有职工25人,其中在职15人,退休10人。另有遗属2名.在职职工中,硕士学位4人,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8人。在职职工男性10人,女性5人。3.职能研究所主要从事海岛与渔业资源调查、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与种质基因保护、新品种引进与增养殖、环境资源修复、水生动物营养、水产品生态健康养殖、水生动植物疫病防控、海洋食品与保健品精深加工、环境监测、水生动植物标本制作等技术研究与转化推广应用。主持承担国家海洋公益、环保公益、省海洋与渔业厅、科技攻关、科技兴海、技术推广、渔业修复、星火计划、国家863、人才引进等项目。3.科技成果自建所以来,发表省级以上刊物科技论文100余篇,主持或参与承担了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山东省科技兴海、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滨州市科技发展计划、人才引进等项目,取得科研成果48项,技术成果荣获山东省水产局技术改进、山东省科技进步、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滨州市科技进步等奖励46项。研究所承担的科研课题立项准确,技术路线合理,多项研究成果经国内著名专家评价为国内领先水平,最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许多技术填补了我国部分生物学与生态学资料之空白,为当地渔业经济与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4.重要成果1)资源调查 上世纪80年代,研究所承担了“惠民地区浅海滩涂渔业自然资源调查”项目任务,取得了惠民地区浅海、滩涂水文气象、浮游生物、鱼卵、底栖生物、潮间带等方面的大量资料,为开创惠民地区渔业生产发展新局面发挥积极作用。该项目成果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83年完成了省科委下达的“渤海湾、莱州湾毛虾适宜捕捞期的研究”任务,农林部采纳技术成果,对渤海区毛虾休渔期进行了调整。休渔期调整后,仅鲁、冀、津三省(市)毛虾年渔获量比调整前增产58.98%,对恢复和提高渤海经济渔业资源起到了重大作用。2)新品种引进 上世纪80-90年代,研究所分别引进罗非鱼、罗氏沼虾等新品种开展增养殖,对当地渔业结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90年代初期,率先在全国攻克罗氏沼虾人工育苗技术,并形成产业化,苗种供应上海、江苏、湖北等省市,为国内罗氏沼虾育苗养殖技术推广普及做出贡献;上世纪80年代,大力开展中国对虾人工育苗养殖技术开发,发挥了中国对虾育苗养殖科技主力军作用,为开拓和振兴本地区乃至山东周边地区对虾养殖产业做出重要贡献。2008年引进毛蚶苗种开展池塘养殖,开创了黄河三角洲毛蚶养殖的先河,填补了我省毛蚶高效生态养殖领域的空白,先后2个毛蚶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成功申报立项省级关于毛蚶项目2项。2013年,新引进吉富罗非鱼在半咸水中养殖,并获得成功,为沿海渔业经济结构调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科技创新情况1.科普平台建设近几年,紧抓黄蓝两区国家战略发展机遇期,响应文化强市战略,积极搜集海洋湿地生物标本,并积极构建科普基地。2014年年初,初步建成在“滨州黄河三角洲海洋生物科普馆”,摆放浸制标本、干制标本、剥制标本共计500余种,其中鱼类85种,甲壳类48种,两栖类2种,爬行类2种,软体类38种,植物(藻类)70种,贝壳207种,原生动物5种。各种标本制作精美,基本保持了生活时的状态和全貌。2014年,科普馆被授予“滨州市科普教育基地”称号。2.产业体系创新平台 在省海洋与渔业厅支持下,研究所纳入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个渔业创新团队——刺参创新团队建设中,并建立滨州综合试验站,为我市刺参产业创新与驱动发展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3.项目领域拓展近些年来,研究所加强与省级以上高等院校所交流,积极开展项目技术合作,并协作承担了国家级项目。2012年至今承担了2012年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专项任务;2013年协作承担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海洋水产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的集成与示范”,示范基地落户博兴乔庄;2013年承担了
文档评论(0)